京城的风依旧冷冽,薄雾笼罩着城墙与街巷。火署中,余浪神色凝重地站在厅堂中央,听着赵韬、孟清、韩啸林三人汇报最新情报。
“余大人,”孟清将一卷密函摊开,“这是从兵部密探处传来的资料。太子势力不仅暗中操控永喜司、靖远庄,甚至有部分官员参与其中。连南镇府那边也传来消息,火器走私的资金流动异常复杂。”
赵韬抬头,眉头深锁,“太子身边的人与火署内部有密切联系。我们的同僚中,不乏与太子阵营勾结之人。”
余浪轻叹,望向窗外渐亮的天光,“皇上的旨意下达,我们不得不暂时收敛锋芒,顺势而为,但这不代表我们会放弃。”
数日前,乾清宫。
皇帝御座上,目光凝重。
王福跪在一旁禀报:
“陛下,火署近日行动过于强硬,恐动摇朝中大局。太子方面亦多有不满,己密令人马加强对火署监视。”
皇帝沉默片刻,语气低沉:
“余浪虽是忠臣,却不知深浅。火器案虽重要,朝堂之稳更为关键。”
他转头看向旁边侍立的太监:
“传旨,火署暂缓火器案侦查,不得主动触及太子相关人员。”
王福接旨,恭敬答道:
“属下明白。”
宫外,火署内
余浪收到圣旨时,面无表情。
赵韬愤怒:“陛下竟要我们忍让太子?这等恩威并施,岂非放虎归山?”
孟清沉默良久,道:“皇命难违,唯有暗中行事。”
余浪叹气:“天子之命,我等不敢违抗,但火署绝不能因此而失守。”
余浪私下议事
他召集孟清、赵韬、韩啸林密谈:
“如今形势复杂,正面攻坚不可行。”
“必须转入暗线行动,利用现有证据,逐步削弱太子势力。”
“同时,加强对火署内部清查,避免内鬼再次作祟。”
孟清点头:“我们需要新的线人,也要严防有人泄密。”
与此同时,太子府内
太子正坐于书房,神色冷峻。
身旁谋士低语:
“火署余浪虽然被压制,但仍暗中行动,可能对我方不利。”
太子眉头一挑:
“派人暗中监控,若有风吹草动,立即处理。”
火署内部
余浪布置新一轮暗访,深入调查靖远庄及‘荣寿司’商号。
他亲自带队,秘密潜入京城南郊,搜集关键证据。
过程中,发现兵部司务周江与三坊工匠李坚仍频繁往来于黑市。
夜晚仓库内,余浪巧设伏兵,截获大量火器图纸及银票交易记录。
调查取得突破
赵韬兴奋汇报:
“我们己掌握充足证据,证实靖远庄与‘荣寿司’是火器走私核心渠道。”
孟清冷静分析:
“这些银票均有太子密令暗号,表明走私网络背后有高层指使。”
面对压力,余浪知晓风险
他默念:
“权衡利弊,步步为营。”
即使皇命难违,也要在暗流中守护正义。
火署密室内
余浪与亲信低声商议:
“接下来,要想办法将走私网络的更多环节揪出,尤其是幕后主使。”
韩啸林慎重道:
“太子势力强大,稍有不慎便可能招致祸端。”
余浪坚定:
“此刻,是时候让暗网里的黑影逐一暴露。”
夜深人静,余浪独自站在火署高台
望着月色笼罩的京城,他缓缓吐出一口气:
“皇命虽重,但朝堂之正义,不容亵渎。”
“余浪虽一介县尉,但誓护江山社稷,绝不畏惧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