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涟漪(婚前小风波)

就在婚礼筹备进入最后倒计时,一切都看似完美无瑕时,一个小小的风波,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一圈涟漪。

一家以挖掘名人隐私和炒作八卦著称的小报《星闻速递》,在娱乐版头条刊登了一组模糊的偷拍照片和一篇耸人听闻的报道:

【“灰姑娘”画家婚前秘辛!深扒苏晓成名前的落魄岁月!】

报道配图是几张明显是很多年前的照片:

一张是苏晓穿着洗得发白的牛仔裤和旧T恤,背着画板,在一个看起来条件简陋的画室门口打扫卫生;

一张是她坐在路边小摊上,面前摆着简单的盒饭,手里还拿着画笔在速写本上涂抹;

还有一张是在一个拥挤嘈杂的旧货市场,她正蹲在地上仔细挑选着廉价的画框。

报道极尽渲染之能事:

“……光鲜亮丽的‘金画笔’得主、即将嫁入豪门的艺术新贵苏晓,成名前的生活竟如此困顿潦倒!在狭小画室打工谋生,吃路边摊盒饭,去旧货市场淘便宜画框……

这与她如今动辄上亿的婚房、顶级定制的婚纱形成了多么讽刺的对比!”

“……所谓的‘艺术天才’,成名之路是否也充满了不为人知的艰辛与妥协?

她与林氏总裁的结合,究竟是艺术与资本的联姻,还是‘灰姑娘’的终极逆袭?”

“……这些照片是否揭示了‘破晓’光芒背后,那段被刻意掩埋的、不体面的过去?”

报道一出,虽然在大众层面并未掀起太大波澜(主流媒体和公众更关注苏晓的艺术成就和“星穹之息”),但在一些八卦论坛和特定圈层里,还是引起了一些猎奇的讨论和酸溜溜的评论。

消息很快传到苏晓和林磊这里。

小杨气得首跳脚:“太过分了!这都是什么时候的老照片了!

他们怎么能这么歪曲事实!”

林磊脸色阴沉,眼中寒光一闪,立刻拿起电话打给欧阳婧:

“欧阳,看到《星闻速递》的报道了?立刻处理。

查照片来源,发律师函,要求撤稿道歉。

通知所有合作媒体,林氏集团及苏晓女士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同时,让公关部准备一份苏晓女士早期奋斗经历的正面通稿,重点突出其坚韧不拔的艺术追求和独立精神,发给主流权威媒体。”

他处理得雷厉风行,带着护短的怒意。

然而,当他放下电话,看向苏晓时,却发现她脸上并没有预想中的愤怒或委屈。

苏晓拿着平板,平静地翻看着那篇报道和那些模糊的老照片,嘴角甚至勾起一丝淡淡的、近乎怀念的弧度。

“拍得还挺清楚。

”她轻声说,指着那张在画室门口打扫的照片,“看,这是‘青藤画室’,我大学时打工的地方。

老板人很好,允许我在没课的时候用他们的画室画画,抵工钱。

”她又指着那张吃盒饭的,“这是美院后门那个卖盖浇饭的阿姨,她家的土豆牛肉饭特别好吃,量又足,我那时候能省下不少钱买颜料。

”最后是旧货市场淘画框的,“这里啊,有很多便宜的老画框,木质很好,打磨一下重新上漆,比买新的划算多了。”

她抬起头,看向林磊和小杨,眼神清澈坦荡,没有丝毫羞赧:

“这些,都是真实的我,是我的来时路。

没有那段‘不体面’的过去,就没有今天的苏晓。

它们不是污点,是我创作的养分,是我懂得珍惜的根源。

”她顿了顿,语气带着一种强大的平和,“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从未脱离生活。

我的根,就在这些‘落魄’里。”

林磊看着她平静而强大的样子,心中的怒火瞬间被一种更深沉的爱意和骄傲所取代。

他的女孩,内心早己强大到无惧任何风雨,任何试图用过去来贬低她的行为,在她坦荡的态度面前都显得如此可笑。

“你说得对。

”林磊握住她的手,“这些经历,塑造了独一无二的你。

它们值得被记住,而不是被歪曲。

”他改变了策略,打电话给欧阳婧补充道:“通稿方向调整。

不用避讳那些照片,正面回应。

苏晓女士愿意亲自讲述那段奋斗岁月,讲述那些‘落魄’经历如何滋养了她的创作。

重点突出她对梦想的坚持和对生活的热爱。

把‘灰姑娘’的标签,变成‘脚踏实地追梦者’的勋章!”

第二天,几家权威艺术媒体和主流都市报的文化版,同时刊登了以苏晓第一人称口吻撰写的文章:《我的颜料与盒饭:那些照亮“破晓”的平凡岁月》。

文章真挚动人,没有卖惨,没有抱怨,只有对那段清贫却充满斗志岁月的感恩与怀念,以及对艺术梦想始终如一的赤诚。

文章中配了几张她当年在画室画画、在宿舍熬夜创作的真实照片,眼神明亮而坚定。

文章一经发出,好评如潮!

“看哭了!这才是真正的艺术家!不矫情,不做作!”

“从盒饭到‘金画笔’,太励志了!苏晓值得拥有现在的一切!”

“那些嘲笑她过去的人,才最可悲!谁不是从平凡开始的?”

“她的画里有生活,有力量,原来根在这里!更佩服她了!”

《星闻速递》那点捕风捉影的报道,在苏晓坦荡的回应和汹涌的正面舆论下,如同阳光下的泡沫,瞬间消散无踪,只留下一个跳梁小丑般的背影。

这场小小的风波,非但没有损伤苏晓的形象,反而让公众看到了她更真实、更坚韧、更接地气的一面,赢得了更多人的尊重和喜爱。

苏晓用她的从容和坦荡,将一波浊流,化作了映衬她人格光芒的清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