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传来:苏晓的“星穹之息”方案以其独特的艺术性、深刻的人文关怀和严谨的可行性,最终胜出!市政厅正式与她签约,项目进入紧锣密鼓的实施阶段。巨大的喜悦之后,是更巨大的责任和随之而来的压力。
项目启动,困难接踵而至。
原石难题: 苏晓设想的核心深色原石,需要体积巨大(约三人高)、质地均匀、且带有天然粗犷纹理。寻遍国内几个主要石材产地,都找不到完全符合要求的。要么体积不够,要么纹理太细碎,要么开采运输风险极高。项目进度因此受阻。
公众质疑: 设计方案公布后,部分市民和网络舆论对抽象的造型和高昂的预算(主要用于特殊不锈钢定制和智能灯光系统)表示不解和质疑。“看不懂”、“浪费钱”、“不如建个喷泉实用”等声音开始出现,甚至有小报开始捕风捉影地炒作“艺术家天价稿费”。
施工协调: 文化广场是人流密集区,大型雕塑施工涉及复杂的交通疏导、安全保障和与周边商户的协调。施工方经验不足,初期出现几次小混乱,被媒体放大报道,引来更多非议。
压力如同沉重的石头压在苏晓心头。她频繁往返于工作室、项目现场和市政会议之间,睡眠严重不足,人也肉眼可见地清瘦了些。一次在施工现场协调灯光管线预埋时,由于连日劳累加上天气闷热,她眼前一黑,险些晕倒。
“晓晓!”一首默默陪在她身边、关注着工程细节的林磊一个箭步冲上前扶住她,脸色瞬间变了,“怎么回事?哪里不舒服?”
苏晓靠着他,脸色苍白,摆摆手:“没事……可能有点低血糖,最近没睡好……”
林磊二话不说,打横抱起她,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大步走向停在路边的车。“去医院!”他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和深深的心疼。
检查结果并无大碍,医生诊断是过度劳累加轻微中暑,叮嘱必须好好休息。回到“云顶苑”的家,林磊沉着脸,将苏晓按在床上,盖上薄被。
“工程暂停。”他语气斩钉截铁。
“不行!”苏晓立刻要坐起来,“工期很紧,还有那么多问题……”
“没有不行!”林磊按住她肩膀,眼神深邃而严肃,“项目重要,但你更重要。没有健康的身体,怎么完成你的艺术?听话,在家休息两天,什么都别想。”
他转身走到阳台,拨通了几个电话。语气冷静而高效:
“欧阳,联系意大利和巴西最好的石材供应商,把晓晓需要的原石规格和要求发过去,悬赏寻找,不计成本,要求一周内有确切消息。”
“杨助理,通知公关部,以林氏集团名义发布一份声明:第一,澄清苏晓女士的创作报酬完全符合行业标准且己公示;第二,详细介绍‘星穹之息’的艺术价值、预算构成(重点突出智能灯光系统的公益性和长期性);第三,联系几家权威艺术媒体和城市规划专家,请他们从专业角度发声解读。”
“张经理(项目现场负责人),施工计划调整。增派一倍人手,加强现场管理和安全防护。所有需要苏晓到场协调的事项,全部汇总到我这里,我来处理。在她身体恢复前,任何人不许打扰她。”
接下来的几天,林磊化身苏晓最坚实的后盾和最高效的“项目经理”。他代替苏晓出席各种协调会议,与施工方、材料商、市政部门沟通,凭借其强大的气场和清晰的逻辑,将一团乱麻的事务梳理得井井有条。他亲自盯着意大利传来的一块巨型玄武岩原石的照片和参数,确认其符合要求后,立刻安排专机运输。他审阅公关部拟定的每一篇回应稿件,确保其专业、有力又不失风度。
苏晓被林磊“勒令”在家休养,只能通过电话和视频了解进展。她看着林磊每天早出晚归,甚至深夜还在书房处理邮件和电话会议,心疼不己。但更多的是被一股巨大的暖流和安全感包裹着。他不仅是在支持她的事业,更是在用行动践行着对她健康的守护。
几天后,当苏晓身体恢复,重新站在项目现场时,她惊喜地发现:
那块从意大利漂洋过海而来的、黝黑粗粝、充满原始力量的巨型玄武岩,己稳稳地矗立在广场中心基座上,比她想象的还要震撼!
施工区域管理有序,防护严密,进度明显加快。
网络上的质疑声在专业解读和林氏集团强有力的声明下,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更多市民对这座未来艺术地标的期待。
灯光工程师兴奋地告诉她,智能星云程序调试取得突破性进展,效果比预想的更梦幻!
“辛苦了。”苏晓看着林磊眼中淡淡的红血丝,千言万语化作一句心疼的低语。
林磊揽住她的肩,看着眼前初具雏形的“星穹之息”,目光温柔而坚定:“答应过要守护你的梦想,这点风雨算什么?我们一起,把它立起来。”他低头看她,眼中是化不开的深情,“你只管创作,其他的风浪,我来挡。”
阳光洒在巨大的玄武岩和忙碌的工地上,也洒在两人并肩而立的身影上。风雨同舟,他们的爱情和共同的梦想,在现实的淬炼中,变得更加坚韧而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