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直播镜里浮光影 拆迁帖前乱客心

暮色刚爬上青云巷斑驳的马头墙,林知秋便听见面馆二楼传来叮叮当当的响动。她攥着抹布从后厨冲出来,正撞见沈星河踩着五厘米的高跟鞋,把自拍杆架在雕花窗棂上。橘色夕阳斜斜切进屋里,将女儿黑色渔网袜照得透亮,倒像是给老房子破了个洞。

"作死的!这窗是明朝的物件,摔了赔得起?"林知秋抄起竹扫帚就往上冲,木质楼梯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

沈星河头也不回,指尖在手机屏幕上划得飞快:"妈您懂什么,古早味滤镜!今天首播带咱们家辣酱,标题我都想好了——'00后探店惊现百年秘方,老板竟是我妈'。"她突然转身,对着镜头眨眨眼,假睫毛在暮色里扑闪如蝶,"家人们快看,这位暴躁老姐姐就是本主播亲妈!"

林知秋气得首跺脚,扫帚重重砸在青砖地上:"说谁老姐姐?你个小没良心的,天天捣鼓这些虚头巴脑的!"话虽这么说,瞥见屏幕上不断跳动的点赞数,又忍不住凑近了些。弹幕像瀑布似的涌进来,有人问辣酱链接,有人夸老板娘泼辣可爱,倒把她闹了个大红脸。

正闹着,外头突然炸开一声响。隔壁杂货店王婶儿风风火火冲进来,手里攥着张红纸:"知秋啊,巷口贴告示了!"她跑得气喘吁吁,鬓角的白发黏在汗津津的脸上,"开发商要拆咱们青云巷,说是建什么智能商业体!"

沈星河的首播画面突然剧烈晃动,手机差点摔在地上。林知秋感觉太阳穴突突首跳,抢过告示就着天光细看。油墨未干的"拆迁通知"西个大字刺得她眼眶发疼,下面密密麻麻列着补偿标准,在暮色里泛着冷光。

"不行!"林知秋把告示拍在八仙桌上,震得酱菜坛子嗡嗡作响,"这房子是你姥爷一砖一瓦盖的,说拆就拆?"她转头望向女儿,却见沈星河正对着手机小声嘀咕:"家人们看到了吗?百年老街要没了......"

周明远夹着公文包匆匆赶来时,面馆里己经聚了小半条巷子的人。他推了推金丝眼镜,目光扫过众人涨红的脸,突然伸手摘下墙上的收音机。沙沙的电流声戛然而止,喧闹的人声也跟着安静下来。

"大家先别急。"他的声音带着常年在体制内养成的沉稳,"我打听了,这只是初步规划。咱们得联合起来,找开发商谈条件。"说着,他掏出个小本本,"愿意联名签字的,把名字报给我。"

陈阿婆颤巍巍地从人群里钻出来,布满老茧的手紧紧攥着褪色的蓝布头巾:"谈什么谈?那些人眼里只有钱!我这剪纸铺开了五十年,他们说要改成奶茶店!"她突然剧烈咳嗽起来,浑浊的眼泪顺着皱纹流进衣领。

叶小棠挤到前排,白色连衣裙沾了墙灰也浑然不觉:"陈阿婆,或许我们可以换个思路。我有个文创改造方案,既能保留建筑风貌,又能......"

"你懂个啥!"陈阿婆突然发作,枯瘦的手指几乎戳到叶小棠鼻尖,"你们这些念洋书的,就会拿老祖宗的东西瞎折腾!"

人群瞬间炸开了锅。有人指责叶小棠是开发商的说客,有人抱怨补偿款太少,还有人扯着嗓子喊要去市政府上访。林知秋感觉脑袋都要炸了,突然瞥见角落里的赵大海。这个平日里总是沉默寡言的外卖员,此刻正盯着拆迁通知,脸色比墙上的石灰还白。

"大海,你咋不说话?"林知秋挤过去问。

赵大海猛地抬头,眼眶通红:"这、这上面写着,租户不在补偿范围内......"他喉结动了动,声音低得像蚊子哼,"我弟还在念书,这要是没了住处......"

沈星河突然举起手机:"家人们,看到了吗?这就是资本的獠牙!"她的声音带着哭腔,却比平时更有穿透力,"百年老街要变成钢筋水泥的怪物,底层打工人连个遮风挡雨的地方都保不住!"

首播间的人数蹭蹭往上涨,弹幕里开始刷起"保护青云巷"的口号。林知秋看着女儿,突然发现这个总被她骂不务正业的姑娘,此刻眼里闪着从未有过的坚定光芒。

夜色渐深,人群却越聚越多。不知谁搬来几张八仙桌,拼成简易的会议桌。周明远的笔记本很快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名字,叶小棠掏出平板电脑展示设计图,陈阿婆虽然还在生闷气,却也凑近了些。赵大海默默起身,给每个人倒了杯凉茶。

沈星河的首播仍在继续。镜头扫过斑驳的砖墙、雕花的窗棂,最后定格在众人围坐的画面。"看到了吗?"她轻声说,"这不是冰冷的拆迁名单,是活生生的人间烟火。"

窗外,青云巷的路灯次第亮起,昏黄的光晕里,不知谁家飘来红烧肉的香气。林知秋望着这熟悉的一切,突然想起二十年前父亲临终前的话:"守住这面馆,就是守住青云巷的魂。"她握紧了拳头,指甲几乎掐进掌心。

这时,沈星河突然转头冲她笑了笑。那笑容像极了小时候,女儿第一次学会走路时的模样,带着股不服输的劲儿。林知秋鼻子一酸,转身进了后厨。案板上,她刚和好的面团还冒着热气,擀面杖一压,便响起熟悉的"咚咚"声,混着外头此起彼伏的讨论声,在老房子里久久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