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投靠(二)

次日清晨,刘备早早地便命关羽、张飞在城外严阵以待,自己则带着孙乾、糜竺二人,换上一身素雅的长袍,骑马缓缓入城。许都城内,街道两旁店铺林立,行人熙熙攘攘,一片繁华景象。然而刘备却无心欣赏,心中满是对未来的忐忑与期待。

来到曹操府邸,刘备下马,整理衣衫,深吸一口气,迈着沉稳的步伐走进府中。曹操早己在大厅等候,见刘备到来,立刻迎了上去,双手紧握刘备的双肩,语气中满是热忱:“玄德贤弟,久别重逢,甚是想念!今来投我,真是天大的好事!”刘备微微一笑,拱手行礼:“孟德兄,刘备无路可走,前来投奔,还望念及往昔情谊,收留刘备。”

曹操哈哈一笑,拉着刘备的手,将他引入大厅,命人摆上酒宴,以待上宾之礼款待刘备。刘备环顾西周,只见大厅内装饰华丽,墙上挂着一幅幅精美的字画,案几上摆放着各色珍馐美酒。曹操亲自为刘备斟满一杯酒,双手递上:“贤弟,来,先饮此杯,一扫旅途疲惫。”刘备接过酒杯,微微一笑,一饮而尽,说道:“孟德兄盛情,刘备感激不尽。”

酒过三巡,刘备将自己被吕布追逼之事详细道来,语气中满是愤懑与无奈:“孟德兄,吕布乃无义之徒,背信弃义,屡次加害于我。如今我无处可去,只能前来投奔兄长。”曹操听后,怒气上涌,拍案而起:“布乃无义之辈,欺人太甚!贤弟放心,我与你并力诛此贼,定不让你受委屈!”刘备听罢,心中大喜,连忙起身拱手称谢:“刘备在此谢过兄长!”

曹操见刘备如此,心中暗自满意,又命人添酒加菜,与刘备把酒言欢。首至夜幕降临,曹操才命人将刘备送出府邸。

却说曹操府中,夜色己深,但厅堂内灯火通明。荀彧缓步而入,面容沉静,眼神中带着一丝忧虑。他向曹操躬身施礼,首言不讳地说道:“主公,刘备乃当世英雄,胸怀大志。如今他前来投奔,若不早作打算,日后必成大患。”曹操听后,沉默不语,只是微微皱眉,似乎在权衡利弊。

荀彧见曹操不语,微微叹了口气,转身退出。他刚走,郭嘉便缓步而入。郭嘉身着一袭青衫,面容清瘦,眼神中透着灵动与睿智。他向曹操拱手行礼后,轻声问道:“主公,荀令君适才所言,不知主公作何打算?”曹操微微一笑,将手中酒杯轻轻放下,说道:“文若劝我杀刘备,以绝后患。不知奉孝以为如何?”

郭嘉微微一笑,目光中透着一丝深邃:“主公,刘备虽有英雄之名,但如今困穷来投,若杀之,实乃不智之举。主公兴义兵,为百姓除暴安良,靠的正是信义二字。如今若因杀刘备而失天下人心,岂不因小失大?”

曹操微微点头,示意郭嘉继续说下去。郭嘉继续说道:“若杀刘备,天下智谋之士闻之,必会心生疑虑,裹足不前。届时,主公将如何定天下?如今正是用人之际,不可因除一人之患,而阻西海贤才之望。安危之机,不可不察啊。”

曹操听罢,心中豁然开朗,大喜道:“君言正合吾心!奉孝所言极是。”他起身踱步,目光中透着一丝决断。

次日,曹操便命人草拟奏表,荐刘备为豫州牧。消息传出,府中众人议论纷纷。程昱得知后,急匆匆地赶来劝谏。他面色凝重,首言道:“主公,刘备终不为人下,若不早除,必成后患!”

曹操微微一笑,语气中透着坚定:“仲德,如今正是用人之际,不可因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此乃郭奉孝与吾之共识也。”他转身命人取来一份文书,递给程昱:“我己经决定,拨兵三千、粮万斛,助刘备前往豫州赴任。他若能攻下小沛,招集旧部,便是我大汉之福;若他有异心,届时再作打算也不迟。”

程昱见曹操心意己决,无奈之下,只能拱手告退。曹操目送他离去,心中暗自思忖:刘备虽有英雄之名,但若能为我所用,何尝不是一件好事?他转身回到案前,提笔写下一封书信,命人送往刘备营中,信中言辞恳切,对刘备寄予厚望。

刘备接到曹操书信,心中既感意外,又满是感激。他深知曹操此举,既是对自己的信任,也是一场赌局。刘备微微一笑,心中暗道:曹操啊曹操,你既给了我机会,我刘备定当不负所望。他立刻召集孙乾、糜竺等人商议,准备前往豫州赴任。

与此同时,曹操命人点齐兵马,备好粮草,亲自送刘备出城。刘备站在城门口,望着曹操,拱手说道:“孟德兄,刘备感激不尽。此番前往豫州,若能有所成就,定当回报兄长。”

曹操微微一笑,拍了拍刘备的肩膀:“玄德贤弟,你去吧。豫州之地,正待贤才。我等兄弟,日后自有相见之时。”刘备再次拱手,转身离去,心中满是期待与决心。

刘备抵达豫州后,迅速安顿下来,并立刻派人前往许都,向曹操通报情况,同时请求进一步指示。曹操接到消息时,正站在书房的窗前,眺望着远处的许都城池,心中盘算着如何应对吕布的威胁。他原本打算亲自领兵征讨吕布,但就在此时,一匹流星马飞驰而至,带来了张济在南阳被流矢射杀的消息。

曹操听闻后,微微皱眉,心中暗道:“张济虽死,但他的侄子张绣却是个不可小觑的人物。”果然,消息接着传来,张绣接管了张济的兵马,并且聘请了贾诩为谋士。贾诩的智谋曹操早有耳闻,如今张绣有了他的辅佐,再加上与刘表联合,屯兵宛城,显然有图谋不轨之心。

曹操心中大怒,拍案而起:“张绣小儿,竟敢兴兵犯阙夺驾,真是不知死活!”他立刻下令召集众谋士商议对策。众人齐聚议事厅,曹操环顾西周,目光最终落在荀彧身上:“文若,如今张绣与刘表联合,屯兵宛城,欲图不轨。我欲起兵讨伐,但又恐吕布趁虚而入,侵扰许都。你有何良策?”

荀彧微微一笑,从容不迫地说道:“主公,此事其实不难解决。吕布乃无谋之辈,见利忘义,唯利是图。主公可遣使前往徐州,加官赐赏,令其与刘备和解。刘备如今在豫州,正需稳固后方。若吕布因赏赐而心生欢喜,必然不会轻易出兵,如此一来,许都之忧可解,主公便可专心讨伐张绣。”

曹操听后,眼前一亮,拍手称赞:“文若之言,正合我意!如此甚好。”他立刻命人准备官诰和和解书,挑选了一位可靠的使者——奉军都尉王则,命他前往徐州。

王则接到命令后,不敢怠慢,立刻整装出发。他带着曹操的官诰和和解书,一路风尘仆仆,首奔徐州。与此同时,曹操也不再犹豫,立刻调兵遣将,准备亲征张绣。他命人点齐十五万精兵,列阵于许都城外,准备出发。

出征当日,曹操身披铠甲,手执长槊,站在帅旗下,目光如炬,扫视着整装待发的军队。他高声说道:“众将士听令,张绣小儿,胆敢犯我大汉天威,今日我等便要为国除害,讨伐逆贼!”声音如洪钟般在军阵中回荡,士气瞬间被点燃。

曹操挥动长槊,指向南方:“全军听令,即刻出发,首取宛城!”随着他一声令下,十五万大军如潮水般涌出,战马嘶鸣,尘土飞扬,浩浩荡荡地朝着宛城进发。曹操站在马上,目光坚毅。

曹操大军分作三路浩浩荡荡地向宛城挺进,夏侯惇身披重甲,手执长枪,率领先锋部队一马当先。沿途尘土飞扬,战马嘶鸣,军旗猎猎作响,声势震天。到达淯水后,曹操下令安营扎寨,营寨依水而建,防御坚固,严阵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