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甲胄改良

试验场的坩埚炸裂声还在耳畔回响,梁山上下己被慕容知府大军压境的消息搅得人心惶惶。赵元朗站在满目疮痍的天工营中,望着远处加急修筑的防御工事,手臂上被滚烫溶液灼伤的疤痕隐隐作痛。凌振改良火药接连失败,而此刻,他必须在最短时间内为梁山好汉们寻得新的生机 —— 改良甲胄。

“赵兄弟,这甲胄还能咋改?” 汤隆擦了把脸上的铁屑,眼神中满是疲惫与迷茫,“现在的熟铁札甲,锻造耗时不说,遇上敌军的强弩照样跟纸糊的似的。” 他抓起一旁破损的甲片,“上次杜迁那伙人偷袭,不少兄弟就是被这玩意儿坑了!” 想起牺牲的同伴,汤隆的声音不禁哽咽。

赵元朗蹲下身,捡起几块不同材质的甲片仔细端详。前世在博物馆参观古代兵器时,他曾研究过甲胄的演变,那些知识此刻如潮水般涌来。“汤大哥,我们试试用灌钢法。” 他拿起一块生铁和熟铁,“将生铁熔化灌入熟铁中,反复折叠锻打,这样制成的钢甲,硬度和韧性都会大大提升。”

汤隆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但很快又黯淡下去:“可这法子太耗时间,敌军眼看就到,我们哪来那么多功夫?”想到前线兄弟们焦急等待的眼神,拳头重重砸在铁砧上。

“我们可以改进锻造流程!” 赵元朗展开图纸,在地上画出分工示意图,“把锻造工序拆解,让专人负责炼铁、锻打、钻孔、组装,就像流水一样作业。这样既能提高效率,又能保证质量。” 他想起现代工厂的流水线生产,心中涌起一丝希望。

然而,当他们开始试验时,却遭遇了重重困难。第一次用灌钢法锻造的甲片太过脆硬,稍一受力就断裂;流水线作业时,各环节衔接不畅,反而降低了效率。汤隆急得满嘴燎泡,抡锤的手都在发抖:“不行不行!这样下去,等不到甲胄完工,兄弟们就要去送死了!”

赵元朗也心急如焚,金翠莲每日送来的饭菜原封不动地放在角落。他望着窗外彻夜不息的炉火,听着此起彼伏的锤打声,突然意识到:光有理论还不够,必须结合实际情况调整。“汤大哥,我们在锻打时加入少量木炭,增加碳含量;流水线每个环节设置质检岗,不合格的立刻返工。”

经过七昼夜的反复尝试,第一副改良后的钢札甲终于诞生。赵元朗和汤隆带着甲胄来到校场,鲁智深主动请缨当试验对象。“洒家倒要看看,这玩意儿能不能挡住俺的禅杖!” 鲁智深大喝一声,禅杖裹挟着风声狠狠砸向甲胄。

“当!” 火星西溅,甲胄表面只留下一道浅浅的痕迹。鲁智深瞪大了眼睛,兴奋地捶打着甲胄:“好家伙!有这玩意儿,看那些龟儿子还敢不敢嚣张!” 围观的喽啰们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可赵元朗却笑不出来 —— 他瞥见校场角落,杜迁的亲信正鬼鬼祟祟地往城外方向张望。

就在甲胄量产如火如荼进行时,一名喽啰神色慌张地跑来:“赵头领!不好了!运送铁矿石的车队在半路遭袭,护送的兄弟…… 全军覆没!” 赵元朗只觉眼前一黑,扶住身旁的铁砧才勉强站稳。他知道,这绝不是偶然,是有人在故意破坏,要掐断天工营的命脉。而更可怕的是,在这甲胄改良成功的关键时刻,暗处的敌人己经开始了新一轮的致命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