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1章 送贾迎春进宫?

送谁进宫这个问题,贾元春也想过。

既然她的目的是想要找一个出身不算差,但是却又没有机会压过她的人。

贾家养的那一群姑娘里面,究竟谁更适合做这个人,显然就很明显了。

虽然说都是自家姐妹,没有家族支撑,按理说都没有什么机会越过她。

不过最保险的人选,肯定还是性子根本提不起来的贾迎春。

于是贾元春便缓缓开口:“老太太、太太 ,你们看二妹妹怎么样?”

贾家二姑娘贾迎春的性格,对于贾家人来说也不是什么秘密了。

往好了说,那是性子好,为人十分厚道,什么事情都不计较,就算吃亏了,也认了。

往难听的说,就跟个知道出气的活死人也差不多了,哪怕是被戳了一针,都不知道哎呦一声。

身边服侍的奴才再放肆,都没有见过她教导一句,反而是忍气吞声。

就连贾府的奴才,私底下都给她起了一个“二木头”的浑名了 。

这样一个人,要说做大户人家的主母,可能不是那么合适,连几个奴才都管不了,还怎么管理内宅?

只是事情要从两面看,这种不争不抢,十分安分守已的性格,如果要是做妾的话,反而很符合当家主母的要求,不用担心人不安分。

放在宫里面,要是家里面已经有其他人在后宫了,只想着生个孩子,不求宠冠后宫,或者说给家里面带来多大的荣耀,同样也很适合。

因此十分符合贾元春想要借腹生子,并且能永远压得过的些想法。

刚好,论起出身来说,贾迎春也不差。

虽然只是庶出,但是仔细计较起来,在贾元春封妃之前,贾迎春反而还要比贾元春这个嫡女还要尊贵一些。

毕竟看女子身份高低,并不是只看嫡庶,还要看家中父兄的官职如何。

高官的庶女,怎么也比小官的嫡女要尊贵。

贾元春和贾迎春看起来都是出荣国府,是已故荣国公贾代善的孙女儿,可是父亲的地位还是不一样。

贾元春尽管是嫡女,却只是出自不能袭爵的二房,实际上贾政才多大的官?

而且要不是贾母还在,又比较偏心二房 ,说不定早就分出去了,地位就跟其他贾家旁支差不多。

贾芸、贾芹他们这些旁支是什么地位?想要过得好一些,都得想方设法来荣国府奉承才行,对着府里面得用的奴才,都不敢得罪。

贾迎春就算是庶出 ,也是贾赦唯一的女儿,贾赦再不争气,却是贾家袭爵之人,身上有爵位,地位还是尊贵。

性子很好拿捏,出身算起来也不差,无论怎么看,贾迎春都是最合适的人选。

不过听到贾元春这个话,贾母倒是犹豫了,她有些不愿意。

“娘娘,二丫头那个性子,在家里面的时候还好,自家人怎么都是疼她的,真送到宫里面了,还不得被人欺负死?说不定还得拖累娘娘,而且她又是大房的,也不知道老大会是个什么想法啊。”

“我看不如送三丫头进宫,三丫头聪慧机敏,心思通透,虽然比不上娘娘,比起其他几个丫头来说,却要强上不少,又是娘娘的亲妹妹,和娘娘姐妹情深,把三丫头送宫,也能更好的替娘娘分忧。”

贾元春尽管也有为家里面着想的意思,愿意家里面再送一个妹妹进来,好生下一个有贾家血脉的皇子。

但是肯定也要为自已考虑,不会愿意让新送进宫的人压过自已,所以看好的是性格好拿捏的贾迎春。

贾母要考虑的,就是怎么对贾家更好了。

在她看来,贾探春就比贾迎春更加合适了。

贾探春算是家里面这一辈的几个姑娘里面,除了贾元春以外,最出众的那一个。

把贾探春送进宫,也算是多做一个准备,要是贾元春不行,至少家里面还有其他选择。

贾元春也明白贾母的想法,就更加不可能同意这个提议了。

她肯定是想要家里面全力支持她,而不是还有其他选择。

贾元春就轻轻叹了口气:“老太太,我明白你是心疼二妹妹,才不愿意让二妹妹进宫,不过以我看,反倒是送进宫,对二妹妹来说才更好。”

“你也说了,二妹妹的性子容易受人欺负,外人不会像家里面这样疼她,她嫁到谁家,不让人担心?送进宫,有我护着,不说能过得有多好,至少不会让她受欺负。”

“三妹妹是好,我也知道家里面的三个妹妹,不算其他表姐妹,就三妹妹最好,不过就是三妹妹好,倒是不用送进宫来,不管日后许配个什么人家,不是都能帮衬家里面?”

贾母听了这话,眉头微微一蹙,并没有立马答复,她也听出贾元春的私心了。

王夫人见状,自然是要替亲生女儿贾元春说话:“老太太,娘娘这个话不错,二丫头那个性子,就是得人照顾着才能过好,送进宫来陪伴娘娘,我们也不用担心她日后会受欺负。三丫头聪慧,日后落到谁家都过得好,倒是不用进宫,让娘娘照看着。”

尽管大家都有私心 ,不过说出口的话还是都很好听,不会把私心明明白白的说出来。

贾母说送贾迎春进宫是拖累,贾探春进宫才能更好的帮衬贾元春,用来劝贾元春改变主意。

贾元春和王夫人就说贾迎春性子提不起来,才更要送进宫来,有人在一旁照料着 ,才不用担心。

贾探春既然聪慧,不管落到什么地方都过得好,反而不用进宫。

一副贾母要是真的疼爱孙女儿,就应该这样做的样子。

贾母一时之间,也找不到话反驳。

而且人送进宫了,肯定还得贾元春照料,贾元春要是不愿意也不行。

沉默片刻以后,贾母还是妥协了,最终无奈地点了点头:“罢了!既然娘娘都想好了,一切就但凭娘娘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