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西点的长江被浓雾裹挟,沿岸路灯在雾气中晕染成模糊的光团。曹德的指挥车停在防汛观测台上,十二块监控屏幕同时闪烁着雪花噪点。技术员额头上的汗珠在低温中凝结成白霜,手指在键盘上敲出的每一声脆响都像在倒计时。
"全频段干扰。"他咽了口唾沫,喉结滚动得像卡了鱼刺,"不是常规的电磁脉冲,更像是......"话音未落,江面传来木材摩擦的吱呀声。透过热成像仪,可见数十艘无人驳船在暗流中起伏,船身覆盖的茅草在红外线视角下呈现怪异的荧光绿色。
曹德捏扁了咖啡杯:"刘玄在搞什么?拍三国演义续集?"铝制杯身折射出他扭曲的倒影。突然,云层里传来密集的蜂鸣,像千万只振翅的黄蜂。第一架无人机冲破雾气时,投射下的阴影恰好笼罩了整个指挥车。
张翼蜷缩在改装过的渔船舱室里,指尖的战术手电照亮了刚接住的"箭矢"。6061铝合金箭杆上激光刻着的编号"LY-221"让他吹了个口哨。拧开箭头,里面嵌套的微型硬盘正闪着呼吸灯。"好家伙,"他对着耳麦说,"这哪是草船借箭,这是把曹德的数据库搬空啊!"
耳麦里传来诸葛明敲击键盘的声响,偶尔夹杂着服务器风扇加速的嗡鸣。"每架无人机都搭载了自适应嗅探协议,"他的声音在电流干扰中时断时续,"曹德在沿江部署的527个物联网节点,现在都是我们的跳板。"
八百米外的礁石滩上,司马毅的碳素鱼竿微微弯曲。看似普通的渔线实则是由七芯镀银铜丝编织而成,竿尖的电磁干扰器正以5.8GHz频段持续输出噪声。手机屏幕上,曹德指挥车的内网通讯如瀑布般滚动:
【03:47】>启动备用通讯协议7A
【03:48】>校验失败,根证书被吊销
【03:49】>所有无人机目标丢失
司马毅的拇指在渔轮刹车片上轻轻一蹭。竿尖突然下压,蓝光转为刺眼的猩红——这是他在魏武集团卧底三年都没用过的终极模式。指挥车里,所有屏幕同时跳出蓝屏错误,主板上的TPM安全芯片开始不可逆地熔断。
当第一缕晨光刺破雾气时,江面只剩下随波摇晃的草船。曹德踹开变形的车门,军靴陷入潮湿的泥沙。他捡起甲板上遗留的"箭矢",金属外壳突然弹出全息投影:蜀汉集团的logo缓缓旋转,下方显示着实时倒计时——【数据解密剩余23:59:59】。
对岸堤坝上,刘玄的望远镜镜头闪过一道反光。他身后停着辆印有"东风快递"的面包车,车厢里整齐码放着二十个硬盘阵列。最上面那块贴着便签条,娟秀的字迹写着:"借箭登记表(建安十三年版)"。
江风掠过芦苇丛,带来远处轮渡的汽笛声。诸葛明最后看了眼无人机操作终端,历史记录显示本次任务共"借"得监控数据417TB,相当于二十万支箭的存储容量。他轻轻按下删除键,所有飞行日志即刻碎成密码学意义上的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