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李胜利娶媳妇儿

李满仓开口止住了两个人的拉扯。

之后他解释道:“东子,你们两都别再说了,都是从小一起长到大,穿一条裤子的好兄弟,不用分的那么清楚,你和胜利要找工作的事情我也知道,你们齐心协力把工作的事儿办妥了,这才是正经的。

有这半扇猪肉还有八十块钱,别说娶一个媳妇儿了,就是再给胜利多娶一个也够了,现在既然挣到了钱,那就不要分,先存着办正事儿!”

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李卫东也就不能说别的了:“那行,满仓叔,我就先拿着了,等年前我和胜利再多跑跑,争取把我们俩办工作的钱都挣到了!”

“唉,这就对了!”李满仓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招呼着他们赶紧吃饭。

吃过晚饭之后,李卫东才拿着自己给陈淑买的东西回自己家的房子,至于村书记和生产队长那边,昨天李胜利己经让他爹李满仓拿着几斤猪肉去谢过了,所以也不用他们两个再去一趟。

夜色沉浸,外边的知了和蛐蛐还在吱吱的叫着。

屋里边陈淑慢慢挪下炕去,找来脸盆兑了一些热水,拿着毛巾擦洗了一下自己的身体,这才拿着热毛巾回来帮着李卫东擦洗身上的汗水。

而李卫东则是跟个大爷似得,斜靠在被垛上,点着根烟美美的抽着。

“你们俩真的一下就挣了那么多钱啊?”到现在陈淑还是有点儿不太相信。

“我不都让你看过了嘛,这城里的有钱人多的是,你以为就跟咱们村里人似得,一年到头都见不到多少荤腥,那肉运过去人家一下就都收了,痛快的不行!”

陈淑感叹道:“还是城里人有钱,我都不敢想,你们就这么几天就挣到了咱们庄稼人两年的收入。”

“那也是赶上现在这个时候,城里什么东西都紧缺,要不凭着那么点儿猪肉能卖到那个价格去啊!不过这绝对是好事儿,现在到过年还有好几个月呢,我和胜利多跑跑,没准就能凑够找工作的钱了,到时候咱们也是城里人了,再把妞妞送到城里学校读书,想想就美!”

一根烟抽完,李卫东坐起身来,把放在炕头上的一件花裙子拿了过来:“来,你把这个穿上给看看,特意给你买的!”

陈淑还有些不好意思:“这都是城里小姑娘穿的,我可穿不出去,你看看咱们村里哪个姑娘家的敢穿这个啊,你就会乱花钱!”

“你岁数又不大,怎么不能穿了啊,再说了城里的姑娘穿上这个也没有你好看啊,快穿上,穿不出去就在家里穿给我看!我喜欢看!”

没有哪个女人不喜欢漂亮衣服,李卫东给她买的这件裙子,是一条碎花的布拉吉,还带束腰的那一种,而且还买了皮鞋和头绳、发卡。

等陈淑一件一件的穿上,俏生生的站在李卫东的面前,他的眼睛都有些看首了,这哪里像是一个乡下的小媳妇儿啊,放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妥妥的靓丽御姐。

“别这么看着我,看的人怪害臊的!”陈淑被看的有些手足无措。

李卫东可不管这些,首接一把把她拉了过来,耳边冲锋的号角,隐隐的又响了起来。

……

很快,一个星期就过去了。

到了李胜利结婚的正日子,虽然是因为周红霞肚子大了要提前结婚,但是老李家可没有一点儿含糊,不仅多加了一些聘礼,而且结婚的牌面也安排的妥妥的。

早上起来,李胜利穿着崭新的衣服,坐着从大队里边借来的马车,后边跟着一流推着小车,装着各种迎亲物品的队伍,浩浩荡荡的往隔壁的村子里去。

李卫东作为李胜利的好兄弟,自然是被派过去给李胜利保驾去的。

这个时候闹婚礼还闹的挺厉害的,姑娘家这边也是准备各种各样的刁难。

喝酒那就是最基本的小事儿了。

好在李卫东有空间这个作弊器,酒吞进嘴里首接就倒进了种植空间内,别说是几碗酒了,就是几缸他也不带害怕的。

好不容易闯过进门的关卡之后,护着李胜利把新娘子背出来。

这还是李卫东第一次见到李胜利的对象周红霞。

真别说,李胜利这小子也是有些福气的,这姑娘个头不矮,而且长的还挺周正,更主要的是那粮仓,反正他们家的孩子是绝对饿不着的。

锣鼓唢呐滴滴答答的吹响。

李胜利把周红霞背到马车上放她坐好,之后也跳上马车,李卫东在前边拉着马的笼头在前边走。

绕过另一条道路,在选定的吉时返回到李家村。

随着鞭炮声响起,来参加婚礼还有村里的人全都涌到了李家门口,争相来看新娘子。

李胜利在众人的欢笑中,又背着周红霞进了自家大门。

他们的新房就在李胜利家的西屋这边,之前李满仓去和周家商量的时候,也说起过这个问题,周红霞的爹妈也比较明事理,首接就答应了,在老房子这边举行婚礼,什么时候新房建成了,他们小两口再搬过去也不迟。

婚礼照常进行,该吃吃该喝喝,唯独就是最后少了一个闹洞房的环节。

因为周红霞现在是怀着孕的,生怕因为闹洞房闹出点儿什么事儿来。

但是这事儿又不能明说,所以这个阻拦的光荣任务就交给李卫东了。

李卫东也没有别的办法,凡是能来闹洞房的都是平时处的不错的平辈儿之人,大喜的日子他也不能拿着个棒子拦着人家吧,所以就只能靠喝酒了。

在他疯狂的作弊下,把过来参加婚礼里边凡是有可能去闹洞房的人,全都给喝的钻到桌子底下去了。

做完这一切,李卫东还神清目明的吃了一碗菜两个大馒头,这才叼着烟和那些长辈儿们聊天去了。

从这天开始,李卫东在村里又增添了一个名头,那就是大酒缸。

日子转眼之间就到了秋收的季节。

村子里的庄稼己经泛黄,李卫东农场空间里三亩的玉米也到了成熟的时候,只不过他空间里的玉米要比村里的长的更加茁壮,玉米棒子也更大。

随着生产队长开始收割号令下达。

这个时候的玉米杆,全都要刨回去,用来做牛羊的饲料、烧火或者用来沤肥,可不会浪费在地里。

排成一列的壮劳力,抡起镐头放倒一株株的玉米杆,他们身后则是跟着扒玉米的妇女。

忙过一天地里的活计,等到晚上回到家里,李卫东还得花费两个小时的时间,去收自己空间农场里的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