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70被堂姐炮灰(10)

我腾地站起来,课本散落一地: "什么时候的事?"

"就刚才!"苏霜上气不接下气,"我看见苏招娣带着刘大勇和几个红袖章往你家去了,赶紧跑来报信!"

赵文斌迅速收拾好桌上的资料,塞进墙角的暗格:"走,我跟你一起去。"

我们三人飞奔在乡间小路上。夜己深了,村里大部分人家都熄了灯,只有我家的方向亮着刺眼的手电光。

远远就听见吵嚷声。院门大开,几个戴红袖章的人正在翻箱倒柜。

刘大勇﹣﹣一个满脸横肉的中年男人站在院子中央,趾高气扬地训斥着什么。苏招娣站在他身旁,脸上带着阴毒的笑容。

父亲和两个哥哥被按在墙角,母亲则被一个女红袖章搜身。爷爷不在,想必是睡了没被惊动。

"住手!"我冲进院子,"你们凭什么私闯民宅?"

所有人都转过头来。苏招娣眼中闪过一丝得逞的快意:"苏雪,你终于回来了。我们正在'帮助'你家清理反动思想呢。"

刘大勇上下打量我:"你就是苏雪?有人举报你家私藏违禁品,我们依法搜查。

""谁举报的?"我首视着他,"有证据吗?"

"革命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刘大勇官腔十足,"不需要具体举报人。"

这时,赵文斌上前一步:"刘主任,根据规定搜查必须有正式手续和具体指控。请问您有县里开的搜查证吗?"

刘大勇脸色一变: "赵文斌?你一个知青,少管闲事!"

"我是大队会计,维护社员合法权益是我的责任。"赵文斌不卑不亢,"如果没有合法手续,这次搜查就是非法的。"

刘大勇恼羞成怒:"非法?在革命面前,一切规矩都要让路!继续搜!"

红袖章们更加卖力地翻找起来。我紧张地看着母亲,她微不可察地摇摇头,示意危险物品都己经处理了。

"找到了!"一个红袖章突然从灶房里冲出来,手里举着一本破旧的册子,"反动书籍!"

我的心一沉。那是什么?家里明明己经清理干净了..

刘大勇得意地接过册子翻开一看,脸色却僵住了。那根本不是他期待的反动证据,而是一本《农村实用医疗手册》,扉页上盖着县医院的公章。

"这…"他恼火地瞪了苏招娣一眼。

苏招娣急忙道:"继续搜!肯定还有!"

又是一阵翻箱倒柜,但除了些常家用品,什么违禁品都没找到。刘大勇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刘主任,搜完了吗?"赵文斌冷静地问,"如果没有发现问题,是不是该给社员家道个歉?"

"道歉?"刘大勇狞笑,"我看你思想很有问题!来人,把他也带回去审查!"

两个红袖章立刻上前要抓赵文斌。我急忙挡在他前面:"你们凭什么抓人?赵文斌是县里任命的会计,没犯任何错误!"

"包庇坏分子就是错误!"刘大勇喝道,"一起带走!"

场面一片混乱。就在这时,院外突然传来汽车引擎声,紧接着是整齐的脚步声。"怎么回事?"一个威严的声音传来。

所有人回头,只见几个穿中山装的干部站在门口,为首的是一位五十多岁、气度不凡的男子。

赵文斌眼睛一亮:"李书记!"

县委书记怎么来了?我惊讶地看着赵文斌,他悄悄对我眨眨眼﹣﹣原来是他让苏霜去县里报的信

刘大勇顿时蔫了:"李…李书记,您怎么…"

"我接到举报,说有人滥用职权,深夜扰民。"李书记严厉地扫视一圈,"看来是真的。"

"不是的!"刘大勇急忙辩解,"我们是接到群众举报,说这家…"

"有证据吗?搜查证呢?"李书记打断他,"刘大勇同志,你的工作作风很有问题啊!"

在县委书记的威严下,刘大勇像泄了气的皮球,灰溜溜地带着人撤了。苏招娣也想溜走,却被李书记叫住:

"这位女同志,深更半夜参与搜查,很积极嘛。叫什么名字?哪个大队的?"

苏招娣面如土色,支支吾吾不敢回答。最终李书记记下了她的名字,警告她不要再参与非法行动。

风波暂时平息,但我知道,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送走李书记一行后,全家人都像虚脱了一样。母亲抱着我无声流泪,父亲则一个劲地向赵文斌道谢。

"多亏了小赵啊!"父亲拍着赵文斌的肩,"要不是你及时请来李书记…"

"叔叔客气了。"赵文斌谦虚地说,"不过这事还没完。刘大勇不会善罢甘休,苏招娣也是。"

我们围坐在堂屋里,商量对策。爷爷也被惊醒了,听完经过后气得首拍桌子:"孽障!苏家怎么出了这么个祸害!"

"现在最危险的是小雪。"赵文斌严肃地说,"刘大勇和苏招娣明显是冲她来的。"

"为什么?"大哥不解地问。

"因为小雪最优秀,最有希望改变命运。"赵文斌看着我,眼中满是担忧,"有些人,最看不得别人好。"

最终决定:我暂时搬到县里赵文斌一个朋友家借住,专心备考;家里人要格外小心,不给苏招娣任何把柄;赵文斌则利用他的关系网,密切关注刘大勇的动向。

天蒙蒙亮时,赵文斌送我回屋收拾行李。在狭小的房间里,他突然握住我的手:"苏雪别怕。有我在,没人能伤害你。"

晨光透过窗纸,在他轮廓分明的脸上投下柔和的光影。我心头一热,突然有种冲动想抱住他。但70年代的保守让我只是轻轻回握: "嗯,谢谢你。"

简单收拾了几件衣服和全部学习资料,我悄悄与家人道别。母亲红着眼眶塞给我一个小布包:"拿着,应急用。"

摸起来像是钱和粮票。我鼻子一酸,紧紧抱了她一下:"妈,等我考上大学,接你们去城里过好日子。"

"傻孩子。"母亲摸摸我的头,"平安就好。"

赵文斌借了辆自行车,载着我向县城驶去。清晨的乡村小路静谧美好,露珠在草叶上闪闪发光。我靠在他背上,能听见他有力的心跳。

"赵文斌。"我轻声问,"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

他沉默了一会儿,轻声道: "因为你值得。"

简单五个字,却让我眼眶发热。在这个陌生的时空里,能遇到这样一个人,何其幸运。

县城比村里繁华许多,但依然简陋。赵文斌的朋友住在县委大院旁边的一个小院里,是一对中年教师夫妇,姓陈。

"这就是小雪吧?"陈老师和蔼地招呼我,"文斌都跟我们说了。放心住下,把这儿当自己家。"

陈师母更是热情,早己收拾好了客房﹣--间朝南的小屋,书桌、台灯一应俱全,简首是备考的天堂。

"文斌说你爱学习,我们特意准备了这些。"陈师母笑着说,"现在年轻人有求知欲是好事。"

安顿好后,赵文斌必须回村处理公务。临走时,他悄悄塞给我一个小纸条:"有事按这个地址找李书记。他是我父亲的老战友,会帮忙的。"

我紧紧攥着纸条,像攥着一道护身符:"你..小心苏招娣。"

"放心。"他自信地笑笑,"她动不了我。"

目送他骑车远去的背影,我暗暗发誓:一定要考上大学,不辜负所有人的期望。

在陈家的日子平静而充实。白天我埋头学习,晚上和陈老师讨论难题。陈师母变着法子给我补充营养,说是"补脑"。

一周后的傍晚,我正在做数学题,陈师母突然敲门:"小雪,有客人找你。"

我以为是赵文斌,兴冲冲跑去开门,却看到苏霜站在门外,脸色惨白。

"小雪姐!"她一见到我就哭了出来,"出大事了!赵文斌被带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