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厉兵秣马

苏毅站在窗前,目光穿透深邃的黑暗,仿佛能看到中原大地上那些蠢蠢欲动的阴影。

三国联盟,雪山神庙。

这每一个名字都代表着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如今却都将矛头指向了他。

他深吸一口气,冰冷的夜风灌入肺腑,却让他更加清醒。

张良与荀彧的建议在他脑海中盘旋。

“主公,当务之急,非是急于亮剑,而是继续深藏锋芒,积蓄雷霆万钧之力。”

“待联盟内部矛盾显现,或其露出破绽,方是我等一击制胜之时。”

苏毅的嘴角勾起一抹冷峭的弧度。

他从不是一个只会被动挨打的人。

但他同样明白,面对数倍于己的潜在敌人,暂时的隐忍与充分的准备,是通往最终胜利的必要阶梯。

“传令下去。”

苏毅的声音打破了书房的寂静,沉稳而富有穿透力。

“全境进入戒备,但非进攻姿态。”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个坚不可摧的堡垒,一个能吞噬一切来犯之敌的深渊。”

他的命令迅速通过各种渠道传递下去,整个瑞王势力控制的疆域,如同一台精密的战争机器,开始悄然却高效地运转起来。

北疆,韩信大营。

这位被苏毅寄予厚望的兵仙,并未因暂时的平静而有丝毫松懈。

他根据北疆的地形特点与北磐、雪山神庙可能的作战方式,对麾下军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步兵、骑兵、弓弩兵种之间的协同作战被反复演练,新的战术阵型在沙盘上被一次次推敲。

每一名士兵的训练强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战争的渴望与对统帅的绝对信任。

南疆,马援的平南大将军府。

马援同样没有停歇。

南疆的地形复杂,瘴气毒虫遍布,对中原士兵而言本是极大的考验。

马援针对这些特点,强化了山地作战与丛林生存的训练。

他甚至从归降的土司部落中挑选精壮之士,组建了数支擅长在山林中穿梭的特种小队,学习他们的追踪与伏击技巧。

藤甲兵的运用也更加得心应手,成为了大军在恶劣环境中开路的先锋。

与此同时,瑞王城内,鲁班的工坊日夜灯火通明。

叮叮当当的敲击声与金属摩擦的尖锐声响,几乎从未停歇。

苏毅曾数次秘密前往视察,每一次都能看到一些令人惊喜的新玩意儿。

那些闪烁着金属寒光的器械部件,结构之精巧,设计之大胆,远超这个时代的认知。

有一次,苏毅甚至在工坊的一个角落,闻到了一丝淡淡的硫磺与硝石混合的气味。

鲁班对此只是神秘一笑,并未多言。

但苏毅心中己然有数,这位机关大师,恐怕正在捣鼓某种能够改变战争形态的“大杀器”。

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微小爽点,让苏毅对未来的战争更多了几分底气。

除了军事与科技,人才的培养同样被苏毅放在了战略高度。

他下令在治下各州郡广设官学,不问出身,唯才是举。

一批批经过严格考核,对瑞王忠心耿耿的年轻官员被选,充实到基层的各个角落。

军中也设立了讲武堂,由经验丰富的老将亲自授课,培养有潜力的中下级军官。

整个势力的行政与军事体系,如同被注入了新鲜血液,焕发出勃勃生机。

经济方面,萧何与荀彧两位大才更是配合默契。

南疆平定后带来的丰富资源,以及新开辟的商路,让瑞王势力的财政收入节节攀升。

这些财富除了用于军备和建设,更有相当一部分被秘密储存起来,作为战略物资储备,以备不时之需。

军费充足,粮草无忧,这是苏毅敢于进行长期备战的最大底气。

随着疆域的扩大,人口的增加,民心的归附,以及一项项利国利民政策的推行,苏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那无形的【信仰值】正在以一个喜人的速度持续稳定增长。

每一次查看系统面板,那不断跳动的数字都让他心情愉悦。

这不仅意味着他可以召唤更多更强的华夏人杰,更重要的是,国运的再次提升与信仰值的充裕,似乎隐隐触动了系统的某个阈值。

苏毅有一种预感,或许用不了多久,【华夏人杰召唤系统】会解锁某些全新的功能。

譬如,“批量召唤低级兵种”以快速补充战损。

又或者,“指定区域召唤”能更精准地应对突发状况。

甚至可能是某种“国运加持”的特殊效果,能全面提升麾下文武的各项能力。

这一切,都让苏毅充满了期待。

而在看不见的战线上,情报战的激烈程度也在不断升级。

贾诩的毒士之名,并非浪得虚名。

他的情报网络如同蛛网般,不仅覆盖了苏毅的治下,更悄无声息地向着大虞、大康、大炎三国,乃至鬼王殿和雪山神庙的势力范围渗透。

东厂的曹正淳与锦衣卫的毛骧,则如同潜伏在暗影中的毒蛇,时刻准备着给予敌人致命一击。

他们与三国联盟、鬼王殿、雪山神庙等势力的暗探展开了殊死搏斗,刺探核心机密,散播谣言,策反关键人物,破坏敌人的部署。

一时间,中原各地的驿站、酒肆、青楼,甚至是一些不起眼的角落,都可能隐藏着惊心动魄的谍影交锋。

就在苏毅势力如同一个巨大的漩涡,不断积蓄着力量,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狂风暴雨之时。

远在稷下学宫的邹衍,似乎也感知到了这股席卷天下的气运变动。

某一日,苏毅收到了一封没有署名,却带着淡淡檀香的密信。

信中只有寥寥数语,字迹古朴苍劲。

“潜龙己出渊,当鸣于九天。然,亢龙有悔,盈不可久,顺天应人,方得始终。”

苏毅着信纸,眼中闪过一丝了然。

这熟悉的语气,除了那位神秘的稷下学宫大祭酒邹衍,还能有谁。

这番话,既有肯定,也有警示。

苏毅明白,稷下学宫这等超然物外的存在,依然在默默关注着天下大势,以及他这位异军突起的“变数”。

他的势力,如同一头正在沉睡中积蓄力量的巨兽,国力日益强盛,爪牙也愈发锋利。

而那看似牢不可破的三国联盟,内部并非铁板一块。

贾诩送来的最新情报显示,大康与大炎两国,对于大虞皇帝试图将他们绑上战车的做法,己经颇有微词,私下里的小动作也多了起来。

苏毅的目光再次投向窗外,天边己经泛起了一丝鱼肚白。

新的一天,即将开始。

是继续蛰伏,等待敌人内部的矛盾彻底爆发,还是主动出击,打破这微妙的平衡,将战争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一个巨大的问号,悬在了苏毅的心头,也悬在了所有关注这场天下棋局的人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