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国府张灯结彩,处处透着喜庆。自打宝玉与凤姐病愈,府中上下便一扫往日阴霾。这日清晨,贾母亲自吩咐在荣禧堂摆下宴席,专为酬谢水溶与黛玉救治宝玉、凤姐之恩。天刚蒙蒙亮,府中便忙碌起来。厨房里蒸腾的热气裹挟着各色香气飘散开来,小厮们抬着新鲜的时令果蔬穿梭于回廊之间,连廊下的鹦鹉都似感知到喜庆气氛,不住地叫着"吉祥""如意"。
水溶携黛玉一早便到了荣国府,大观园潇湘馆内,紫鹃正为黛玉梳妆。铜镜前摆着几套新裁的衣裳,紫鹃取出一套藕荷色织金褙子,领口袖边都绣着精致的缠枝莲纹,在晨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
"王妃今日定要穿得鲜亮些,"紫鹃一边为她挽发一边笑道,手中的象牙梳轻轻划过如瀑青丝,"老太太特意嘱咐了,要好好谢谢咱们王爷呢。昨儿个还命人送来了新打的首饰。"说着打开一个锦盒,里头是一对翡翠耳坠,碧绿通透,一看便知是上等货色。
水溶从外间进来,身上还带着晨露的清新气息。他今日着一袭月白色锦袍,腰间系着羊脂玉带,更显得长身玉立。见黛玉对镜簪花,不由驻足欣赏。镜中映出二人身影,一个清丽绝俗,一个俊逸非凡,当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王爷看什么呢?"黛玉从镜中瞥见他的目光,耳尖微红,手中的珠花一时不知该簪在何处。
水溶走近,从妆奁中取出一支白玉兰花簪,轻轻插入她鬓间:"这支更衬你。"他的手指不经意擦过她的耳垂,惹得黛玉脸上飞起两朵红云,连脖颈都染上一层粉色。
正说笑间,雪雁匆匆进来,手里还捧着一束新摘的桂花:"王爷、王妃,外头来了个乡下老太太,说是周瑞家的亲戚,要来给凤奶奶请安呢。门上说姓刘,带了好些新鲜瓜果来。"
黛玉闻言一怔,手中的梳子停在半空:"可是刘姥姥?"
"正是呢,"雪雁点头,将桂花插入案上的青瓷瓶中,"门上说这姥姥带了两大筐瓜果,老太太见了欢喜,己经让人迎进来了。这会儿正在荣禧堂说话呢。"
水溶若有所思:"听闻这位刘姥姥曾来过一次,是个有趣的人物。"
黛玉抿嘴一笑,眼角弯成月牙:"可不是,上回来时把众人都逗乐了。只是..."她忽然想起什么,神色黯淡下来,"凤丫头如今身子还未大好,怕是经不起热闹。"
水溶握住她的手,温热的掌心传来安抚的力量:"无妨,今日我正好为她复诊。若觉疲惫,早些离席便是。"
荣禧堂内,贾母高坐首位,王夫人、薛姨妈等依次而坐。刘姥姥穿着一身崭新的蓝布衣裳,头上插着朵大红绒花,正给贾母磕头。她动作虽有些笨拙,却透着真诚。身后两个大箩筐里装满了刚摘的枣子、倭瓜等时令果蔬,还带着泥土的芬芳。
"老寿星福如东海!"刘姥姥嗓门洪亮,在安静的厅堂里格外突出,"乡下没什么好东西,这些瓜果都是自家种的,新鲜着呢!昨儿个才从地里摘的。"
贾母笑得合不拢嘴,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来:"快起来吧,难为你大老远带来。"说着命鸳鸯抓果子给她吃,"尝尝这蜜饯,是南边新送来的。"
刘姥姥起身,一眼看见刚进来的水溶与黛玉,又要行礼。黛玉连忙上前扶住:"姥姥不必多礼。"她声音轻柔,如春风拂面。
刘姥姥瞪大眼睛打量着黛玉,粗糙的手掌不自觉地搓着衣角:"这就是林姑娘吧?哎哟,比画上的仙女还俊呢!"又看向水溶,眼睛瞪得更大了,"这位定是王爷了,真真是天上下凡的神仙人物!俺活了这么大岁数,还没见过这么气派的人哩!"
众人被她首白的夸赞逗乐了,堂内气氛顿时活跃起来。这时凤姐扶着平儿的手慢慢走进来,脸色仍有些苍白,却比前几日好了许多。她今日穿了件淡紫色的衫子,衬得脸色更加憔悴。
"凤丫头来了,"贾母招手,示意丫鬟搬来绣墩,"快过来坐,你身子还没好利索呢。"
刘姥姥一见凤姐,眼圈顿时红了,三步并作两步上前:"我的奶奶啊,怎么瘦成这样了?"她粗糙的手指小心翼翼地碰了碰凤姐的手腕,又从怀里掏出个蓝布包,"这是俺们乡下治病的土方子,最是补气血的。俺闺女前年小产后吃了这个,不出半月就能下地干活了。"
凤姐勉强笑笑,声音虚弱:"姥姥有心了。"她往日伶俐的口齿如今显得有气无力,连眼神都黯淡了许多。
水溶见状上前,衣袖带起一阵淡淡的药香:"琏二奶奶气色比前日好些了,我再诊诊脉。"说着示意平儿搬来小几,让凤姐将手腕平放。
刘姥姥这才注意到水溶,连忙退开,却不小心踩到了自己的衣角,差点摔倒。幸得一旁的鸳鸯扶住,惹得众人又是一阵轻笑。
水溶为凤姐诊脉片刻,眉头微蹙:"气血两亏,脾胃虚弱。那毒虽解了,却伤了根本。"他转向刘姥姥,语气温和,"姥姥方才说的土方子,可否让我看看?"
刘姥姥忙不迭递上蓝布包,粗糙的手指有些发抖。水溶打开一看,是些晒干的草药,其中几味他一眼认出:"黄芪、当归...还有野山参?"他捻起一片参须闻了闻,眼前一亮,"这可是好东西,看这纹路,少说也有二三十年了。"
刘姥姥见行家识货,顿时来了精神,挺首了腰板:"王爷好眼力!这是俺们山里老参,挖了好几天才找到的。配上乌骨鸡炖汤,最是补身子!俺们村里女人坐月子都吃这个。"
水溶点头,修长的手指轻轻拨弄着药材:"确实对症。"他思索片刻,对贾母道,"老太太,不如就用姥姥这方子,我再添几味药,为琏二奶奶调理如何?"
贾母自然应允,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有劳王爷费心。"又对刘姥姥道,"你也别急着走,在府里住几日,陪凤丫头说说话。"
刘姥姥喜得连连点头,头上的绒花跟着一颤一颤的:"那敢情好!俺还能帮着熬药哩!"
宴席开始后,刘姥姥的憨首言语逗得众人前仰后合。她尝了道茄鲞,眼睛瞪得溜圆:"这茄子竟比肉还香!是怎么做的?"又指着桌上的螃蟹道,"这东西俺们乡下也有,就是没这么大,壳也没这么红。俺孙子狗儿最爱捉这个,就是老被钳子夹着手,哭得哇哇叫。"
宝玉闻言笑道:"姥姥下次来,我带你去藕香榭钓鱼可好?那里的鱼又肥又大,钓上来烤着吃最香。"
刘姥姥拍手,粗糙的手掌发出清脆的响声:"那敢情好!俺孙子狗儿最爱吃鱼了!"
宴席过半,水溶亲自去厨房监督药膳的烹制。黛玉不放心凤姐,也跟了去。厨房里热气腾腾,刘姥姥正指挥着几个婆子处理乌骨鸡,动作麻利得很。
"要慢火炖,"刘姥姥比划着,手上的老茧在火光下格外明显,"这参须得后放,不然药性就跑了。俺们乡下人说,'人参补气,后放为妙'。"
水溶点头称是,又加入几味药材。黛玉在一旁看着,轻声道:"王爷似乎对姥姥的方子很认可?"
水溶一边调整火候一边道:"民间偏方多有可取之处。这野山参药性温和,正适合凤姐现在的体质。"他转头对刘姥姥笑道,"姥姥懂得真不少,可是跟郎中学过?"
刘姥姥不好意思地搓着手,手上的裂纹里还留着洗不掉的泥土痕迹:"俺们乡下人,哪比得上王爷懂得多。就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土法子。俺娘说,山里的一草一木都是药,就看你会不会用。"
药膳炖好后,水溶亲自盛了一碗,金黄的汤面上飘着几点油星,香气扑鼻。黛玉接过送到凤姐面前。凤姐闻着香气,难得有了食欲,慢慢喝起来。
"怎么样?"黛玉关切地问,手指不自觉地绞着帕子。
凤姐眼中泛起泪光,往日凌厉的凤眼此刻柔和了许多:"好喝...有股子...家乡的味道..."她忽然握住黛玉的手,声音哽咽,"妹妹,这次多亏了你和王爷...我..."
黛玉摇头,轻轻拍着她的手背:"姐姐快别这么说,养好身子要紧。等你好了,咱们还一起去逛园子呢。"
宴席将散时,贾母命人取来两匹上好的缎子赏给刘姥姥。刘姥姥喜得连连道谢,又拉着水溶的手说:"王爷要是去俺们庄上,俺让狗儿带您去挖参!南山上的参最好,就是路不好走。"
水溶笑着应了。黛玉见刘姥姥欲离开,吩咐紫鹃取来50两银子:"冬日天冷,姥姥添件厚衣裳。这些银子带回去,给狗儿买些纸笔,再给家里添置些年货。"
刘姥姥接过沉甸甸的银子,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只是不停地用袖子擦眼泪。
宴会过后,黛玉、宝钗、探春、迎春、惜春、李纨、湘云、宝玉等齐聚大观园,重启海棠诗社。秋日的阳光透过树叶斑驳地洒在石桌上,众人吟诗作赋,饮茶品酒,欢声笑语不断。宝玉尤其兴奋,即兴作了一首《秋日宴集》,引得众人喝彩。
回府的马车上,黛玉靠在水溶肩头,轻声道:"今日真是热闹。刘姥姥一来,凤丫头精神都好了不少,还多喝了一碗汤呢。"
水溶揽着她,手指轻轻梳理着她的长发:"民间有民间的智慧。凤姐这病,三分靠药,七分靠养。有刘姥姥这样开朗的人在身边,对她大有裨益。"
他轻抚黛玉的发丝,声音温柔,"等开春了,我带你去王府上的庄子上住几日可好?也尝尝刘姥姥说的乌骨鸡汤。"
黛玉嫣然一笑,靠回他肩上。马车缓缓行驶在夜色中,车轮碾过青石板的声音格外清晰。这一日的热闹与温情,仿佛驱散了前些时日的阴霾,让每个人都看到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