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后第三日,天刚蒙蒙亮,黛玉便醒了。她轻轻翻了个身,发现身侧的水溶己经不在床上。被褥间还残留着他身上的沉水香气息,混合着一丝晨露般的清冽。窗外传来细微的脚步声和剑刃破空的声响,想是他早起练武去了。
黛玉拥被坐起,只觉神清气爽。
"姑娘醒了?"紫鹃听到动静,轻手轻脚地进来,手里捧着一套崭新的衣裙,"今日回荣国府省亲,王爷特意命人准备了这套衣裳。"
黛玉接过一看,是件淡紫色的对襟衫子,配着月白色百褶裙。料子是上好的云锦,触手生凉,衣襟处用银线绣着几枝疏落的梅花,既不失大家气派,又合她素日喜欢的清雅风格。裙摆内侧还暗绣了一圈缠枝纹,走动时若隐若现,煞是精致。
"王爷说,知道姑娘不喜大红大紫,特意选了这颜色。"紫鹃一边为她梳头,一边笑道,"连绣线都是专门染的淡色,说是要让姑娘穿得舒心。"她熟练地将黛玉的长发挽成朝云近香髻,只簪了一支白玉梅花簪,"王爷还说,今日回门,要让贾府上下都看看,姑娘在北静王府过得多好。"
黛玉抿唇一笑,对镜自照。镜中人眉目如画,唇若点朱,再不见往日的愁容。耳垂上一对翡翠竹叶坠子轻轻晃动,衬得她肤若凝脂。这般气色,连她自己都险些认不出来了。
正梳妆间,水溶推门而入。他今日穿了件靛青色锦袍,腰间系着羊脂白玉带,整个人英挺如松。额上还有细密的汗珠,想是刚练完武回来。见黛玉己经起身,他眼中闪过一丝笑意:"夫人今日气色甚好,先用早膳吧,车马己经备好了。"
早膳摆在潇湘别苑的小亭中。几样清粥小菜,还有一碟新蒸的桂花糕,香气扑鼻。水溶亲自为她盛了一碗山药粥:"多吃些,今日要见的人多,怕是没时间好好用膳。"说着又夹了一块桂花糕放在她面前的碟子里,"这是按扬州方子做的,你尝尝可合口味。"
黛玉小口喝着粥,忽然想起什么:"我给姐妹们准备的礼物,可都装好了?"
"都按你的单子备齐了。"水溶点头,"探春姑娘是一套湖笔徽墨,都是前朝古物;迎春姑娘是苏州进贡的绣线绸缎;惜春姑娘是西域来的颜料和澄心堂纸;宝姑娘是一对翡翠镯子,水头极好。湘云丫头是一对镶金缠珠手镯,活泼俏皮,正合她性子。"
"还有老太太的寿山石手串,王夫人的云锦料子,刑夫人、凤丫头、李纨和薛姨妈的都有备着,连赵姨娘和周姨娘都没落下。"水溶一一数来,眼中带着赞赏,"夫人考虑得周到,连下人们的赏封都备好了。"
用过早膳,二人便启程前往荣国府。北静王府的车马浩浩荡荡,前有八名侍卫开道,后有十二名仆从跟随,中间是水溶的八抬大轿和黛玉的六抬金顶轿。轿帘用的是上等云纱,外人看不清里面,里面却能看清外面,引得路人纷纷驻足观望。
轿子刚到宁荣街口,就听见外面一阵喧哗。黛玉掀开轿帘一角,只见贾府中门大开,贾母领着王夫人、邢夫人等一干女眷己在门前等候。连久不出面的李纨都换了新衣站在一旁。宝玉站在最边上,一袭月白色长衫,神情复杂地望着这边。
水溶先下轿,转身亲自扶黛玉。她搭着他的手迈出轿子,只见贾府众人齐齐行礼:"参见北静王爷、王妃。"
黛玉心头一热,忙上前扶起贾母:"外祖母快别这样,折煞玉儿了。"
贾母抬头,细细打量着黛玉,见她面色红润,眉目舒展,再无往日的愁容,不由老泪纵横:"好,好,我的玉儿气色好多了。"她摸着黛玉的手,只觉触手温暖,再不是从前冰凉的触感。
王夫人也上前见礼,眼中闪过一丝讶异——短短三日,黛玉竟像是脱胎换骨一般,整个人都焕发出光彩。那身淡紫色衣裙虽不张扬,却处处透着精致,显然是花了心思的。
众人簇拥着黛玉和水溶进了荣庆堂。按礼,水溶该去前厅与贾政等人叙话,但他却道:"今日是陪夫人归宁,自然该多陪陪老太太。"说着,竟在贾母下首坐了。
贾母喜得合不拢嘴,拉着黛玉的手问长问短。黛玉一一作答,说到北静王府的潇湘别苑时,眼中闪着幸福的光彩。
"王爷待你可好?"贾母压低声音问道,眼角余光瞥向正在与王夫人说话的水溶。
黛玉脸颊微红,轻轻点头:"他...很好。"简单的三个字,却道尽了一切。
水溶在一旁听见,眼中闪过一丝笑意。他起身对贾母拱手:"老太太放心,黛玉是我的妻子,我自当珍之重之。"说着,从袖中取出一个锦盒,"这是小婿的一点心意,请老太太笑纳。"
贾母打开一看,竟是一尊白玉观音像,雕工精细,宝相庄严。"这...这太贵重了。"老太太连连摆手。
"比起老太太对黛玉的养育之恩,算不得什么。"水溶温声道,"况且这尊观音有安神养心之效,最适合老太太供奉。"
正说着,探春、迎春、惜春等姐妹也来了。众人相见,自是欢喜非常。黛玉命人取来礼物,一一分赠。探春得了那套湖笔徽墨,爱不释手;迎春捧着上好的绣线绸缎,眼中含泪;惜春看到那些颜料和澄心堂纸,惊喜得说不出话来。
湘云风风火火地闯进来,一把抱住黛玉:"林姐姐!可想死我了!"她看到那对镶金缠珠手镯,立刻戴在腕上,在阳光下晃来晃去,"真好看!谢谢林姐夫!"
宝钗最后一个进来,一袭藕荷色衣裙,端庄如常。黛玉起身相迎,从紫鹃手中取过一个锦盒:"宝姐姐,这是给你的。"
盒中是一对翡翠镯子,水头极好,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绿光。宝钗接过,轻声道谢:"妹妹有心了。"她看了一眼黛玉红润的面色,微微一笑,"看来王爷待妹妹极好。"
宝玉站在角落,看着黛玉与水溶眉目传情,心中五味杂陈。忽然觉得,那个曾经与他共读《西厢》的林妹妹,己经永远地留在了过去。
午宴设在荣庆堂,贾母亲自为黛玉布菜。水溶坐在黛玉身侧,不时为她夹些爱吃的菜色,又细心地挑去鱼刺,剥好虾壳,体贴入微的举动让在座众人都看在眼里。
王熙凤笑道:"瞧瞧咱们王妃,这才几日,就被王爷宠得不成样子了。"
黛玉羞红了脸,水溶却坦然道:"自己的夫人,自然要宠着。"说着,又为黛玉盛了一碗火腿鲜笋汤,"这汤清淡,你多用些。"
宴毕,贾母拉着黛玉去里间说体己话。老太太摸着黛玉的手,感叹道:"看你如今这样,我就放心了。王爷待你,比我想的还要好。"
黛玉靠在贾母肩头,轻声道:"外祖母放心,玉儿过得很好。"
另一边,水溶被贾政请去书房叙话。贾政对这个女婿又敬又畏,言语间十分客气。水溶却道:"岳父大人不必多礼。黛玉是您的甥女,我们便是一家人了。"说着,从袖中取出一份礼单,"这是小婿的一点心意,还请笑纳。"
贾政接过一看,竟是江南几处田庄的地契,还有京城两家铺面的房契,顿时惊得连连推辞。水溶却道:"听闻府上近来开支颇大,望务推辞。"
傍晚时分,二人告辞回府。贾母拉着黛玉的手依依不舍,水溶见状,温声道:"老太太若想黛玉,随时可派人来接。或者我们每月都来探望也可。"
回程的马车上,黛玉靠在水溶肩头,轻声道:"谢谢你。"
"谢我什么?"水溶把玩着她的一缕青丝。
"谢谢你...让我能这样体面地回去。"黛玉轻声道,"谢谢你为我准备的那些礼物,谢谢你在外祖母面前那样体贴..."她顿了顿,声音更轻,"谢谢你,让我知道被人珍视是什么感觉。"
水溶低头吻了吻她的发顶:"傻话。你是我妻子,我不对你好,对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