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媳妇,妈的病,是我爸给我托梦,具体什么病他没说。
真想知道咱妈的是什么病,那得问大夫。”
贾东旭跟秦淮茹打了个马虎眼,将一切推到了梦上。
要想让别人相信,首先得骗过自己。
“倒是奇怪了?”
秦淮茹就有点想不明白,世上哪有这种病,仿佛天生为蹬三轮车而生。
若不是贾张氏天生迷信,贾东旭的忽悠真不一定能见效。
可这事儿他就巧了,阴错阳差之下,就成了。
贾东旭都佩服自己的聪明才智。
“快别奇怪了!去把鸡鸭喂了,咱也走,去秦家村!”
“明个儿家里就能动工了,这材料都到了,总堆着也不好。
咱提前你去家打个招呼,也好早点完工。”
贾东旭想早点住上便利的房子,没给秦淮茹太多时间想这事儿,套上了外套,拿了车钥匙,准备出门。
“旭哥,你慢点,我这就去。”
秦淮茹见此,放下手上缝制的布料,连忙起身。
不一会儿,在秦淮茹的忙碌下,鸡鸭都吃上了食。
贾东旭见小菜圃有点干,也给浇了点水。
隐隐可见点点绿意,秦淮茹种的小菜,开始萌发了。
二人收拾妥当,贾东旭锁了门,推着车子,和秦淮茹并肩出了西合院。
“媳妇,今儿个咱不急赶路,正好我教你怎么骑车。”
贾东旭没第一时间上车,而是把自行车交给了秦淮茹。
贾东旭觉得,这骑自行车,秦淮茹迟早得学。
毕竟,以他的实力,第二辆自行车的钱,也很容易到手,最好能在票据实行之前买下来。
到时候,两人一人一辆,出门办事也方便。
秦淮茹学的还挺认真的。
开始,她心里忐忑,怕摔倒。
可在贾东旭的帮助与鼓励下,秦淮茹很快就能蹬着车子,骑整圈了。
让她一个人慢慢骑了一小会儿,就更熟练了。
没多久,贾东旭就坐在了后座上。
这是秦淮茹要求的,她也想当一回司机。
贾东旭太高了,坐前杠上,影响秦淮茹的视线。
贾东旭坐在后座上,就有点后悔。
坐车是挺省力的,就屁股有点受不了。
这路,是真颠簸。
好在,天气不冷,贾东旭索性就把外套脱下来,垫在了屁股下面。
贾东旭心中琢磨,回家后,高低让秦淮茹用缝纫机给他缝一个坐垫,要加棉加厚的那种。
带人骑车是费体力的,秦淮茹在贾东旭的指导下,又骑了几里地,额头就见汗了。
贾东旭见她也算是个老司机了,就让她下来,换自己骑。
贾东旭大长腿,蹬起车子,车轮转的飞快,速度首接提升了一大截。
有他的衣服当坐垫,秦淮茹也没感觉太颠簸。
从前将近两小时的路程,只花了一小时多点就到了。
秦家村靠种地为生,现在正是春耕的季节,村里的田地中,就热闹的很。
贾东旭看到,地里有两头牛,拉着犁在翻地。
甚至,还有人家用人拉着犁,在地里艰难的跋涉。
农民属实不容易,尤其是这个年代。
贾东旭看到,地里干活的人,普遍都是面黄肌瘦。
粮食短缺,让他们长期处于半饥饿状态,而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更是需要消耗能量。
相比之下,院里那些禽兽家,过得根本就是人上人的日子,却还不知足。
村里的路不长,没多一会儿,秦家到了。
贾东旭本以为,老丈人一家人可能也去地里干活了,大概会扑个空。
没想到,老丈人丈母娘连两个舅子都在家呢。
贾东旭发现,他们的脸上有些愁容。
看见秦淮茹和贾东旭来了,一家人才露出笑脸。
“姑爷来了。
老婆子,你去烧点热水,给东旭泡点茶喝。然后蒸点棒子面馍馍。
大山,你去鸡窝挑一只肥鸡。
林子,你去拔点大葱炒个鸡蛋。
今天,我跟姑爷喝点。”
贾东旭一进屋,老丈人就喊丈母娘烧水倒茶,喊两个舅子去准备菜,张罗着做饭吃。
在粮食短缺的年代,贾东旭这待遇绝对是高规格了。
“爸,您甭让我妈他们忙活了!
我和淮茹是吃过了饭来的!”
贾东旭知道秦家的状况,连忙拉住了两个听了令就往外走的舅子。
“爸,旭哥说的没错,我们吃过了,我们是回来办事的。”
秦淮茹这才跟着道。
出嫁从夫,秦淮茹嫁给了贾东旭,再回娘家,也算是外人了。
秦淮茹很聪明,她虽然知道贾东旭吃过了,但不知道贾东旭的想法,就没抢在贾东旭前面拒绝。
另外,秦淮茹感受到娘家对自家男人的态度,心里就很高兴。
“那你们快坐。
有什么事,尽快开口。
都是自家人,不用客气。”
老丈人见贾东旭和秦淮茹都这么说,也就没再坚持。
毕竟,现在确实不是饭点。
“饭不吃,水总要喝。
我去烧水,你们聊。”
丈母娘见此,就去点火了。
“妈,我帮你!”
秦淮茹干这个轻车熟路,也跟着去了。
“爸,我这事儿,得需要两位哥哥帮忙,就不知道两位哥哥有没有时间。”
贾东旭松开了拉着两个舅子的手,跟老丈人一起坐在了炕沿上。
贾东旭觉得,这次可能白跑一趟了。
现在正是农忙的时候,地里正需要人干活呢。
两个舅子,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
哪能为了出去干活,放弃家里的地不种。
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地种了,种下的就是希望。
中国是农耕文明,很多出生自农村的国人就一个观念,无论贫穷富有,不能误了农时,地必须得种。
后世,有很多人都工作了,哪怕月薪上万,到了农忙时节,那都得请假回家,帮家里收地。
哪怕收地收回来的粮食还比不过请假扣的工资,那也必须回家收地。
不然,可能会收到来自妈妈的问候。
当然,更多人是因为孝心,是因为不忍家里人受累,所以才会做这些听起来很不合理,但却真切存在的事儿。
“东旭,他们闲得很。
你尽管使唤!”
岂料,老丈人听了贾东旭的话,问都没问是什么事,首接就一锤定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