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章 发展合作

赵小川拿着契约回到了家里,开心地对着孙兰花说:

“娘,我谈成了,哈哈。”

“好好好,我的二郎厉害。”娘亲笑着,眉眼弯弯。

“二哥,你厉害。”赵三妮无脑恭维。

“小川哥,你签了多少量的契约,咱能做得过来吗?”小玉有点担心。

“没事,我现在就去跟二叔商量,组织全村都种植辣椒,供应量就上来了。”赵小川讲出了心里的盘算。

做了决定,他就去了赵德刚家。

“二叔,我拿下契约了,现在需要您号召全村种植辣椒,我提供种子,种好的辣椒我按照三文一斤回收,这个种三个月就能收获,咱们这里的天气,一年可以种两季,一亩可以收三千斤,每家每户都可以领两亩地的种子,这样一家每年就能收入三十多两银子。”

赵小川快速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和收入。

“等等,你说什么?两亩地每年可以收入三十多两?你是不是算错了?两亩地种水稻,一年才收几百斤,你的为什么是三千斤?”

赵德刚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二叔,您不是看到我的那两亩田吗?那里面都是辣椒,前后收下来都己经五千多斤了,现在地里还有不少正在长呢。就算按照两亩地收五钱斤,一年种两次就是一万斤,每斤我按照三文回收,那也是三十两银子啊。”

赵小川再次把账目说了一遍。

赵德刚心里一算,还真是这样,按照这样的话,整个村子六十户人家,每家能多收入三十两,都可以过得很好了。

于是马上答应下来,

“行,这个事情包在我身上,只有能有钱,保证他们会嫌你给的种子少。”

第二天,村里的乡亲绝大部分每家一个都来到了赵小川家里,有的带着疑问,有的带着怀疑,有的带着别样的心思。

“二郎,你田里种的那个真的可以回收三文一斤?真的一亩地可以收两千多斤?”

问话的是龙婶子张氏。

“小川,你真的给种子?”李婶子吴氏也问。

“你叫我们种了,会不会不收?”有人也发出疑问。

“是啊,是啊,你别不是骗我们浪费时间种那些没用的东西吧。”

“我觉得也是,他不靠谱。”

各种不同的声音在人群里面发出。

赵小川站到一块石头上,大声说:

“各位乡亲,各位叔婶,我是念及都是一个村的,就想着带领大家一起赚钱,谁想跟着我一起种辣椒的就来我田里学习,学会了技术我才发种子,不愿意相信我的,也不强求。”

他说完就往田里走去,愿意学习的乡亲跟着走,大部分听到还要学习了才发种子就离开了。

赵小川来到田里,背后跟着只有赵德刚、赵河、张氏、吴氏、冯氏、周氏和其他的几个乡亲。

他没有任何失望,在地里开始了讲解:

“这个地里的就是辣椒,它怕涝,所以大家把地都按照这样子弄成垄,边上要弄出排水沟,要弄足底肥,每一棵的间隔在十二寸,每一行的间隔十五寸……”

赵小川就这么的吧的吧讲了很久,时不时还解答一下大家的疑问,就这么讲了一早上,也把辣椒种植的一些关键问题都讲了个八九不离十。

最后每个人都领走了一两辣椒种子,数量也就能种两亩地,还能多出一些,所有人都离开,有两个人却没有走,这人就是年轻的杜冯氏带着一个五六岁的一个小姑娘,两个人都瘦得像麻杆。

“婶子,您这是不想要种子走吗?我看您刚才听得很认真的,是有什么没听明白吗?可以再问的。”

赵小川耐心地问。

“小川,我没有地可以种,公公婆婆他们都不让我们吃饱饭,还经常被打骂,你的地能不能给我种,你给我娘俩能生活就行。”

杜冯氏唯唯诺诺的说着,声音越来越小,好像也感觉自己的要求有点过分。

赵小川马上在记忆里搜索这个冯氏的信息,她是杜大的妻子,有一个女儿,杜大去参军战死,抚恤金落在公公杜有德和婆婆马氏手里,这母女两个就受尽白眼和谩骂,经常不给饭吃,不过这对母女对自己挺好的。

想到这些,他就说:

“种我的地可以,种子我提供,你自己管理,我给你两文一斤算钱,咋样?”

“好,我答应。”杜冯氏马上答应,眼里噙着泪。

“我知道你过得不容易,这些钱,你先拿着,照顾好自己和杜丫,才有力气来种地,我家有锄头,你首接来拿就行,我娘亲都在家的。”赵小川说着就递出一些碎银和铜板,有二两左右。

看着手里的碎银,杜冯氏首接落泪。

“谢谢你给我和丫丫活路!丫丫,快给小川哥鞠躬。”

就在这时,院子外面传出谩骂声音:

“好你个贱人,不好好在家,到处跑,还有你这个赔钱货,也不干活就到处偷懒。”

循声看去,是一个中年妇女,丰乳,一看就是家里吃的不错的,来人就是杜冯氏的婆婆马氏。

冯氏手里拉着杜丫听到谩骂声正在瑟瑟发抖,赵小川眼睛一转,计上心头,他小声在冯氏耳边说了几句,然后走到门口对着马氏上下打量。

马氏被这个平时村里的混不吝上下打量,心里开始惴惴不安,后退了好几步问:

“你,你,你想干什么?”

“噢,你是来替儿媳还钱的是吧?赶紧的,拿来吧,二百两,拿钱然后带人走。不拿钱,咱们见官去。”赵小川严肃地说。

“你,你,瞎说,我家儿媳怎么会欠你那么多钱?我不信。”马氏叉腰说道。

这里的动静很快引来了一些村民,都在一旁吃瓜。

“你家儿媳刚才在我家厨房,不小心把我的野山参当成杂草丢进火灶里面烧了。你说该不该赔钱?”赵小川问。

“啊,这不可能,绝对不可能。你怎么可能会有野山参。”马氏不敢相信。

“你可能忘记了吧,我爹,我大哥都是进山采药的,我能找到野山参不是很正常吗?我要不是采到野山参会有钱盖这么大的院子吗?”赵小川反问。

“也是,小川他爹就是专门进山采药的,怪不得他能那么快赚到钱。”

“原来如此,要不是挖到野山参也给不起建房子的钱。”

吃瓜群众也在一旁讨论着,这时候,建房的木匠师傅拨开人群走到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