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释放

寒暄过后,于老率先开口:“总统先生,能否稍稍透露,为何米国会归还群岛?”

这话,也只有他能问。

之前胡振华公开宣称未付出任何代价。

这话骗骗普通人可以,对政治家来说,绝不会信。

四周,已经有人在周围警戒,不许闲杂人等靠近。

胡振华身体前倾,压低声音:“无非是利益交换而已,至于是什么利益,恕难奉告,我只能说,和科技有关。”

停顿了片刻,胡振华再次说道:“我们的科技落后西方太多了,必须奋起直追才行,这个世纪,是科技的世纪,米国的原子弹一出,四海震服,目前,西方各大强国都在加紧研制,未来,如果哪个民族没有原子弹、没有氢弹,那这个民族只能沦为二等民族。”

胡振华加重了语气:“有剑不用,和没有,是两回事!我们必须要有!”

寂静,死一般的寂静。

片刻后,陈上将打破沉默:“谈何容易!”

胡振华目光坚毅:“再难,也要上!现在是研制的黄金窗口,等北极熊和西方的两个大国研制成功后,为了垄断地位,他们一定会缔结条约,限制其他国家研制、实验,理由嘛,也很好找,核实验会污染环境,破坏人类共同的家园。”

话音刚落,一名戴着重度近视眼镜的老者就开口反驳道:“总统先生,不要危言耸听!世界已经和平了,发展才是主旋律。”

胡振华笑了,他的目光从老者身上移开,在其他人脸上一一扫过。

除了江振、陈上将、常太子等寥寥数人,其他的都对老胡的话不以为然。

当剑没落到自已头上时,总有人心存侥幸。

胡振华有些后悔开启这个话题了,他不打算再继续下去,笑道:“这个话题太大,咱们还是聊点别的,比如,如何让粮食增加产量,正好,我最近听说了一套理论,有助于发展农业。”

这个话题,感兴趣的人就多了。

一名老人开口了:“总统先生,请不吝赐教!”

老人就是研究农业的。

胡振华点了点头,笑道:“赐教可不敢当,权当打发时间。”

老胡顿了顿,接着说道:“想必进化论大家都听说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众人微微颔首,他们都是有识之士,饱读诗书。

“适,指的是适应某一环境,比如高温、抗风等!我们以水稻为例,有的水稻,产量高,有的抗虫害,还有的抗倒伏,那么,决定这些因素的是什么那?是基因!有谁知道基因吗?”

大家面面相觑。

胡振华看向那个研究农业的老者,发现他也没听说过。

“基因,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我们还以水稻来举例,在水稻里,有某些基因决定着产量的高低,有某些基因决定着是否抗倒伏,还有一些基因决定着是否抗虫害,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将这些优良的基因聚集在一株水稻上那?”

于老听的聚精会神,下意识问道:“什么方法?”

“杂交!”

见老人没听懂,胡振华继续说道:“就是将拥有某种优良特点的水稻和另一种优点的水稻杂交,从而得到新品种,再将其中拥有两优点的品种筛选出来。”

这下,大多人似乎有点听懂了。

江振有点茅塞顿开的感觉,说道:“老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子会打洞,也是由基因决定的。”

一名国府官员立即反驳:“这都哪跟哪,总统先生的意思是筛选!龙生龙、凤生凤,龙和凤能结合吗!”

江振无奈地笑了笑,倒未反驳。

立场不同,你说什么别人都会觉得是错的。

常太子也听懂了,面色凝重:“这需要大量的实验,短时间恐难出成果。”

胡振华立即答道:“不错,要开发出一个新品种,短则数年,长则数十年。”

那名研究农业的老者突然想到什么,问道:“同样的道理,是否也可以用在小麦、大豆、玉米等作物上?”

胡振华点了点头:“没错!”

对于这些学者,胡振华还是很佩服的,他们虽然没听说过基因,却能触类旁通,发散思考。

老胡冲老者露出钦佩的表情,拱手说道:“老先生睿智,我一直说咱们华国人不比白人笨,从这件事情上就可以得到佐证。只不过,国家动乱已久,国人无法把精力放在发展科技上面。我敢断言,只要给我们三十年的和平发展,追上西方不是梦!”

于老神情激动,将文明杖放到一旁,带头鼓掌。

其他人云集响应,现场掌声一片。

谈农业,没什么可忌讳的,四周的便衣被悄无声息撤走,宾客渐渐围了过来。

掌声渐弱,于老双手虚压,示意大家安静,然后开口说道:“总统先生之言,振聋发聩,并令我等增长见闻,不知,可还有其他增产之道?”

在这方面,胡振华自然不会藏拙,立即答道:“于老您客气了,要想粮食增产,自然还有方法,比如,使用化肥!每一种植物,都有自已的营养需求,在生长的过程中,如果营养充足,自然可以丰收。种过地的都知道,一块土地,肥力会逐年下降,所以农民会施肥,只不过,农民只是凭着经验,不能准确地知道土地中究竟缺少哪种营养,未来,我们要大力发展氮肥、磷肥、钾肥等,兴建农业科学院、化肥厂,可以通过科学检验,来确定土地缺什么,继而补充对应的营养。”

一名老者见胡振华停了下来,立即问道:“检验土地营养,难度不低吧?”

“任何技术,都是由难及易,只要我们不断发展,难者易易矣。”

于老听的兴起,催促道:“总统先生,请继续!”

胡振华投以微笑,继续说道:“当然了,还有一种方法,那就是轮种,每种作物需要的营养是不同的,比如,玉米的生长,主要吸收矿物元素,而小麦,吸收的主要是氮磷钾,同一块土地,我们可以今年种小麦,明年种玉米,这样,土地就可以有一年的时间来恢复其他营养!”

老胡虽然是学渣,可毕竟生在信息爆炸年代,见识超前七十年。

这就是降维打击。

胡振华顿了顿,继续开口:“还有一种农业模式,是发展温室大棚种植,可以解决冬天食用瓜果蔬菜问题,但这种方法不适合主粮,毕竟,大棚是需要成本的。”

后世,寿光的大棚,成本低,效果好,老胡不介意让这种大棚提前问世。

晚宴,突然变成了农业发展大会。

胡振华滔滔不绝,讲了近两个小时。

越讲,老胡的思维越发散,回忆起的东西也越多。

晚上十一点,来宾渐少,于老毕竟上了年纪,精力有些不济,开始打哈欠。

胡振华停止了演讲,向于老靠近了一些,说道:“于老,晚辈有个不情之请,想讨副字。”

于老的狂草,堪称一绝。

“好说!准备笔墨!”

胡振华大喜,连忙说道:“晚辈打算在魔都筹建一座农业研究院,有您老的提字,必能吸引无数农业人才的加入!”

于老正在起身,闻言停了下来,抓住胡振华的手:“知行合一!好!好!好!老朽虽然不知农事,却也想尽一份绵薄之力,总统先生,老朽能否讨了职务?”

“故所愿,不敢请耳,如先生不弃,研究院愿聘先生为顾问!有一点我要特别说明,我们这个农业研究院,将来会前往全球各地收集农作物样本、开设分支机构,包括共产主义控制区,所以,研究院不能涉及政治,请您老理解!”

于老对国府早已经心灰意冷,当即答道:

“我一介老朽,早与政治无缘,研究院的顾问,老朽接了!”

胡振华大喜,有这么一尊大神在,研究院的名声算是打出去了。

胡振华又转向陈上将和常太子:“陈上将,我们研究院想在您的辖区购买一处土地,用于开设分院,不知可否?”

常、陈两人相互对视一眼后,陈上将缓缓点头:“总统先生客气了,省府愿意无偿划一块土地给研究院。”

这个便宜,不占白不占,可老胡还是推辞一番:“多谢,只是研究院恐怕需要上万亩的土地,岂能让省府破费。”

陈上将脸上一僵,问道:“竟然需要如此多的土地?”

“自然,各类作物多达百种,每一种都需要做大量的杂交试验,上万亩,都恐怕不够用,这样,研究院还是按照市价购买吧。”

陈上将再度与常太子对视一眼,说道:“总统先生搞农业研究,利国利民,省府绝对大力支持,2万亩,如何?”

胡振华握住陈上将的手,哈哈大笑:“多谢,我以同安共和国的名义,向省府捐赠100万大洋,助力省府建设!”

投桃报李。

一时间,双方尽欢。

胡振华又看向江振。

此时,他倒不好开口了。

同安共和国刚刚成立,连领土都还没有实际控制,根基不稳,这个时候左右逢源,恐怕不太明智。

江振看出了老胡的顾虑,当即说道:“总统先生,我党邀请研究院到北方开展研究工作,在这里,我向您承诺:绝不附加政治条件、绝不设置障碍!”

胡振华思虑片刻,当即答道:“研究院接受贵党的邀请,但我有言在先,只进行农业研究,不涉其他!”

“好!”

两只手握在了一起。

对研究院在北方开设分支机构,国府一方明显不悦,老胡已经明显感受到了,不过,他也没太在意。

自已的路靠自已走,过多在意别人态度,如何独立自主。

更重要的是,胡振华有安抚国府的方案。

大家又交谈了一会儿后,胡振华前往总统套房,忙碌了一天,总算能休息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