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叔二婶也反复考虑过了,无论从哪方面来讲,似乎只有他们来照顾承颜兄妹三最合适,爸爸和二叔是亲兄弟俩,又没有其他的姐妹,两家的责任田是紧挨在一起的,一起带着播种和管理也方便,两家的房子也是相邻的,还有一个老爷爷照顾起来也很方便,老人还可以帮两家看家护院。
二叔虽说是个庄稼人,但是他比一般的人有能力有魄力,他是个聪明有担当的人,再说村子里的人也都在看着呢!他考虑来考虑去,最后决定这三个孩子一个也不送人,由他和二婶来照顾!刚好承颜还有一个爷爷,身体还算硬朗,住在别的地方,从此以后二叔就让爷爷搬到了承颜家的房子里住,顺便帮两家看看院子,到了周末,孩子们回来也有个依靠。平时的时候,承轩哥在学校里教书,承颜和承欢在学校里读书,只有到周末或放假时才回来家住几天。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二叔二婶就会热情地叫爷爷和承颜他们三个孩子一起到他们家吃顿团圆饭,一大家人也是热热闹闹的。
承颜他们三个虽然说都还是个孩子,但是都已经长大了,既不用背也不用驼的,只要有人供养他们继续上学就可以了。当时二叔家的两个孩子都还小,一个6岁,一个2岁,基本不花什么大钱。二叔就把他和二婶赚到的钱先给承颜和承欢用,交学费和生活费,承轩哥自已有工资,不太用他们补贴。他们三个人每用一笔钱,承轩大哥都要求二叔记账,各人记到各人名字下,尽管二叔二婶非常不好意思,但是承轩哥还是坚持要这么做,不是有句俗话叫“亲兄弟明算账”嘛,这一点承轩大哥心里是非常明白的!在他们困难的时候有人帮忙就不错了,借的钱总不能不还啊!他也跟弟弟妹妹说过了,等他们长大了,欠二叔家的钱是一定要还的,谁借的谁还!
但是,当时的农民到哪里能赚那么多钱呢?农民都是土里刨食的人,土地就是他们的命根子,当时承颜的爸妈还留下8亩责任田,二叔和二婶就带着连他们家的责任田一起种了,播种、撒肥、除草、收割。那几年可把二叔和二婶累坏了,他们要管理双份地,除双份的草,耕双份的田,收割双份的庄稼。到了农忙季节二叔二婶忙不过来,承轩哥就请假帮着他们一起干,有时承轩哥白天要教书,晚上要回家打麦场,特别辛苦,好在承轩是个男孩子,个头高,力气也大,人还挺乐观,他没有被困难吓倒,反而变得更加坚强了。
二叔和二婶天天在一起干活,难免有意见不合的时候,以前他们经常会大一声小一声地吵架,或者生闷气,或者冷战,但是自从接受承颜家的事情以后,二叔就和二婶约法三章,他们坚决不吵架,一个人生气了另一个人就让,互相迁就,否则给村上的人知道了,还以为是为承颜家的事情吵架呢,影响不好!在帮承颜家种地的四年里,他们真的做到了!
真心感激二叔和二婶,他们真是伟大!这四年里他们受了不少劳累和委屈,他们不图回报地在帮着承颜三个孩子!承颜家田里收到的粮食卖钱都归承颜三人所用,他们是一分钱都不要的。农忙的时候,爷爷负责在家烧饭,帮着二叔家带两个孩子,二叔、二婶不仅要种自已家的田地还要种承颜家的田地。后来他们实在忙不过来了,承轩哥就向学校申请到自家的村上去教中学,一放学他就可以去田里帮二叔二婶一起干了。
就这样,这个大家庭在二叔二婶和爷爷以及承轩哥的共同努力下,一共运转了四年!等承颜师范毕业工作后,她和承轩哥还有二叔各三人各出三分之一供养承欢上大学,这样每个人肩上的担子就轻多了!承欢用二叔的钱承轩哥是要求他要记账的,用哥哥姐姐的钱就不记账了,算是哥哥姐姐应尽的义务。等到承颜大学毕业以后工作了,承颜家的地也就不需要二叔二婶再帮着种了!
二叔二婶对他们三兄妹最大的帮助就是那四年种地的生活,他们吃了很多苦,挨了很多累,平时需要用钱时还能及时地借给他们,虽然说以后都还了,但是在那种困难的情况下,如果不是二叔,估计他们也借不到钱。逢年过节时能给承颜他们一个大家庭的温暖。尤其是二婶,承颜更觉得她伟大,二叔怎么说和承颜三兄妹还是有血缘关系的,而二婶与他们毫无血缘关系啊,她能做到这样,全凭着她做人的宽厚和仁义,全村的人无不对他们夫妻俩竖起大拇指!都说他们老了会有福报的!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承轩他们兄妹三人永远也不会忘记二叔二婶的恩情!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候,在别人都在冷眼旁观的时候,是他们伸出了援助之手,让他们度过了难关,正因为有他们的帮助,承颜三兄妹在突然失去双亲以后,承颜和承欢还能继续在学校读书,承轩还能继续深造,后来考上了研究生又读了清华的博士后,出站后留在大城市工作了,承颜也考上了国家公务员、承欢也在一家国企里干得风生水起。三兄妹后期能够持续发展与二叔二婶帮助和鼓励是分不开的!
现在,承颜三兄妹都已经成家了,过着幸福的生活,但是在他们的心底里,至少已经把二叔二婶看做半个父母在赡养了,每次逢年过节,他们都会先后去看望他们,给他们买一些礼品同时补贴他们一些现金。等他们真的到老了的那一天,只要有需要,他们兄妹三人都将会义无反顾地去照顾他们!尽管他们也有自已的两个儿子,不管两个堂弟对他们父母怎样?但是承颜三兄妹是一定要尽到他们自已的情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