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我擦!”





张学铭也没想到,自己临走,这黄金荣居然还送礼物!





他低头看了一眼黄金荣的忠诚度!





52%!





还好,应该没有叛变!





不然!





张学铭真怀疑这人送上来的是定时炸弹!





“嗡——“





随着汽笛声响。





四艘货轮在镇海号的护送下,缓缓驶出港口。





望着越来越小的魔都港。





张学铭意气风发。





这魔都,到底是来对了。





来时800人,走的时候4余人。





看着自己的大洋马玛蒂尔达,还有虚扶着肚子的谷瑞玉,张学铭意气风发!





仔细想想!





这大夏还有哪个地方可以刷人才的。





京师的内阁之女?





骑鹤下扬州的扬州瘦马?





还是江南水乡的温婉女子?





擦!





还是先回大庆,扩大军备,占下哈尔滨,把鬼子的第十六师团碾碎再说吧!





“外面风大,太太们先回舱内吧!”





张学铭回到旗舰的船长室!





打开笔记本,开始盘点这次魔都之行的收获。





这一次魔都之行最大的收获,就是搞定了劳工输送的渠道。





第一批劳工总计4.2万人。





其中男性劳工2.8万人,女性劳工1.2万人。





更珍贵的是,队伍中还有2000多名孩童,这些孩童的29年龄在(6-12岁之间)!





稍一培养。





就是未来自己新奉军的骨干力量。





这次回去,张学铭已经准备好完善大庆的教育系统。





除了搭建好早就宣传了半年之久的东北大学!





更是要把普及教育完成!





兴建若干小学、中学!





完成东北教育现代化改造!





除了劳工。





这青霉素的销售渠道也已经搞定。





张学铭每月会发给髪国大使3000支青霉素,按照一支一两黄金的价格出售!





在1916年,一两黄金差不多能兑换30枚大洋。





也就是说!





每月能稳定从髪国获得9W大洋的收入。





当然,这点钱比不上于凤至每月发的200W私房钱!





但是,黄金的意义不同,它属于贵金属,是各国货币的锚点!





一个月三千两黄金看似不多,但是细水长流之下,就会把髪国在远东的贵金属储蓄完全掏空,使法郎失去信用。





这是一种看不见的经济战。





这就是为啥张学铭不要法郎、英镑这些纸质货币。





而只要黄金的原因!





当然!





除了这些之外,在魔都的一月之内。





张学铭也在疯狂的采购物资。





自从娶了于凤至之后,已经过了五个月,他从于凤至手里已经领了1000W大洋。





其中两百多万交给岳父买粮。





剩下几十万用来在大庆当地购买一些简单的物资。





他手里还剩下700多万现金,加上从王永庆身上寻空贷款贷出来的1000W大洋。





足足1700W大洋的巨款!





而张学铭本人,也不是什么守财奴!





钱!





不就是拿来花的么!





所以,张学铭在魔都,基本是看到什么物资买什么物资。





魔都作为大夏的通商开埠口岸。





基本全国的进出口物资,都集中于此。





其中“两白一黑”最为重要。





两白是:大米、棉纱!





一黑则是:煤炭。





所以,张学铭大批量购买各地的粮食。





还有江南的丝绸,河南的棉花!





加起来足有8000多吨。





东北冬季严寒,粮食可以作为储备,而棉花也是制作冬装军大衣的必备材料。





至于煤炭!





虽然大庆也能产,但是人挖不如买的快!





而且,自己钱多也不在乎。





张学铭直接买了两船澳洲的煤炭,这两艘船本来是要在魔都卸货的,张学铭直接让他们北上大庆了!





至于国外的东西!





张学铭也没放过。





髪国的医疗设备、铜矿、豆油,张学铭基本是全部包圆。





大夏什么都多,就是缺铜!





而髪国是非洲宗主国,正是生产铜矿的地方。





现在买了髪国的铜,等过几年,自己可就要用这些铜生产的子弹,去殖民黑非洲。





到时候。





可就让髪国美滋滋了!





至于嘤国和米国培育的小麦良种、玉米良种和马铃薯良种、橡胶、书籍、电车、自行车、和一些小型机械设备。





张学铭也都全部买下。





特别是橡胶,这东西夏国目前还无法生产,只能从南洋嘤国殖民地进口。





至于良种。





他在大庆发展重工业之余,也让综合机械厂开始生产大型拖拉机。





这东北大片肥沃的黑土,不种地可惜了!





但是,自己又没有袁老这样的农神,现在没有良种,小麦亩产量不过3、4斤,而且抗病、抗倒伏能力极差,只能先用外国培育好的种子顶一段时间。





等到东北大学建好,肯定再开一个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