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 章 送野菜还礼

李嫂子顺着田大妈的话回头看去。

只见一个捂的严严实实的一个姑娘正跟一根草使劲。

拔断了草叶子,就用大队上领来的工具刨,直到把一坨草根都刨出来,才对着下一窝草继续使劲。

“呵呵,你还别说,确实挺像那么回事的,虽然干的有点慢,但起码人家是在正经的干活啊。

……不过,她好像就是我说的那个要盖房子的女知青啊……”

正在进行拔草初体验的顾悠悠自然也没有错过她们的呼声,可她并没有过多的关注。

也许是因为她们始终对自已有些躲避,几天下来,相互之间都没有过交流。

因此顾悠悠也一直没有机会弄清楚她们是不是真的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情。

此刻她只是庆幸自已的先见之明。

幸好提前准备了手套,否则她的手也扛不住这锋利的草叶子。

周围一片的大树已经都被砍完了,树根也被村里的壮汉们挖出来了,只留下坑坑洼洼的地面。

村长说了,这两个月他们的任务就是把这一片地给修整出来。

按照顾悠悠的理解,金河村是打算慢慢将前面这两座山的山脚处修建成梯田形式,以扩大耕地面积。

虽然不知道能不能成,但目前看来,去年开出的一部分荒地收获还算可以。

其实土质是没什么问题的,唯一比较麻烦的是草根生长的太快,每天都会有新鲜的草芽冒出,需要村民反复不停的去除草。

不过,想把山地改为良田原本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慢慢的改善总是会成功的。

顾悠悠苦着脸站起身子,活动了一下腰部关节。

即使有手套,她在连续弯腰了一个小时后,也有点儿扛不住了。

虽然她和原主都不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闲人。

但她们干的都是家里面的家务活,或者是相对轻巧的工作。

对于枯燥又乏味,而且还麻烦的拔草时间一长也觉得有些吃力了。

不过,回过头看一眼自已的劳动成果,顾悠悠还是很满意的。

她的辛苦没有白费,方圆两米内的范围干干净净,暴露在眼前的全是黑色的泥土。

然后她环视一圈,又看了一下别人的工作情况。

还行,她虽然不是干的最多的, 但肯定没有垫底儿。

周慧琳和李佳荷两个人连一米大的地方都还没有弄干净。

顾悠悠又将视线放在前方有两个干活速度挺快的大娘身上。

她们一边扒拉草根,一边从挖出来的草里挑挑拣拣。

又把挑拣出来的放进随身带着的一个竹篮里。

顾悠悠看了一眼那个已经装了大半的竹篮,立刻明白这应该就是野菜了。

她不认识野菜,所以自已挖的一堆东西都在旁边放着,等着力气大的过来把它们挑走。

挖出来的草根不能在这里放着,如果放在这里不管,用不了几天,它们就全都继续扎根生长。

所以要挑到山下,简单处理一下,牛会吃的就送进牛棚,牛不吃的就在空旷的地方进行焚烧,才能彻底消灭。

当然这是第一次,后面再除草就不用这么麻烦,直接挖出来,要么回家给鸡吃,要么扔掉,失去水分干了也就死了。

顾悠悠想了想,她得到系统好几天了,净跟群里的哥哥姐姐们买东西了,虽然她花了钱,但关系就是需要通过你来我往才能相处的更加融洽。

再说他们还给她发了那么多的红包。

不如弄点新鲜的野菜送给他们表示个谢意,既不贵还有特点,也算是还个人情了。

主要是她现在也没啥好东西。

想到就去做。

顾悠悠看了一圈,见没什么人在关注她,她笑眯眯快走几步靠近那两个大娘。

凑过去就看着她们一脸崇拜的说:“大娘你们这手脚可真麻利,我觉得我干的挺快的了,可跟你们一比,我还是差的太远了。”

田大娘回过头,惊讶的望着忽然出现的顾悠悠。

他们村民其实跟知青们的往来不多。

别看她们私下里说的热闹,可面对城里人的时候,即使他们没有做什么特别的表情和动作,也让部分村里人对他们保持一定的距离。

而知青们可能也感觉到了这种隐约的排外情绪,所以也不大会主动接触村民。

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是因为他们听说了周边有些村子的下乡知青跟原住民之间闹的不太愉快。

甚至还有动上手了的。

那些城里人还说他们是没文化的老农民,是没见识的乡巴佬。

言语间充满了轻蔑和不屑,打心眼儿里瞧不起他们乡下人。

虽然金河村里暂时还没有这样的知青,但这种负面情绪却传播了过来,也影响到了这里村民们的心态。

因此面对顾悠悠突如其来的真诚笑脸,田大娘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李嫂子听见动静倒是回过头得意的说:“你们城里人会干个啥?瘦的跟个小干巴猴似的,风一吹就给吹跑了。

哪儿像我们,别说就这点儿草了,我年轻那会儿,担水挑粪都没少干,一天最少能挣上八个工分呢。”

顾悠悠连忙笑着捧场道:“我就说一看婶子就是能干人儿,我别说八个工分了,一天能干四个工分都心满意足了。”

也许顾悠悠的笑脸感染力太强,王大娘回过神来后笑着说:“你们这是没干过,你看你们知青院里去年来的知青,他们刚来的时候也不行,现在干的不是也挺利索的。”

顾悠悠见她们态度还不错,随意聊了几句后话题一转顺势就问道:“婶子,你们这篮子里都是野菜吧,我也不认识这玩意儿,我能跟你们换点儿吗?”

这个时候不管在哪儿,私下里都不说买卖,被人抓到把柄就是个事儿,但换就没啥问题了。

而且其实政府对农民家自已产出的东西管束并没有那么严格。

只要不是通过这种交易行为获得什么利益,他们也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今天你给我一把菜,明天我给你一捆葱。

如果连这样的也要抓,那根本抓不过来。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地区都这么宽松,跟每个地方的掌权者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