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也收了我的鱼了!”
“大人也收了我亲手织的麻布!”
“大人收了我的鸡鸡!”
“……”
说亲手织布的女孩就是那三个美丽少女之一。
赵云心中可惜,也许再也没有机会和那两个寡妇三个少女亲密接触了。
只能亲密接触她们织的布了。
喂喂喂,那个小男孩,你的鸡鸡,说的是正经的吗?
赵云大声说道:“父老乡亲们,子龙此去元氏郡城,是为常山太守!真定县也在常山管辖之内,子龙并非离你们而去!
新任真定陈县令也是赵云最信任的人,希望大家往后配合其管治!
真定县,永远是赵云的本家,父老乡亲们大可不必如此隆重送行!”
离别悲伤之情,无形中打散。
真定百姓一个个兴高采烈起来:
“恭贺大人升官发财!”
“长路漫漫,记得常回来看看!”
“祝大人一路顺风!”
“我们会想念大人的!”
“记得回来哦!”
“……”
嗯,还是那两个寡妇的话儿有韵味:我会记得回来的。
真定百姓最终还是送赵云出了城郭十里之外,方才依依不舍退去。
行半日,元氏郡城近在眼前。
郡城内的官员相迎,入了郡府。
郡城百姓只知道新太守上任,并没有太多情绪。
常山太守,都是命不长的太守。
也许是官命不长,也许是人命不长。
唯一让元氏郡城关心的一点就是:这个新任太守是真定县令爬上来的,也不知道真定红薯能不能在元氏郡城种植?
赵云自然是打算在整个常山郡推广红薯种植的。
不过,此时入了郡府,优先做的事就是调集官员花名册。
常山郡内,共十三县。
元氏县令由常山太守兼任,陈琳为真定县令,刘备为灵寿县令,另外其他十名县令,赵云都已经知其名。
十名县令中,唯有一个人引起赵云注意——井径县令:荀谌,字友若,颍川颍阴(今河南省许昌市)人。
颍川荀家,那是个大世家。
始祖为战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荀子,名士有荀淑、荀彧、荀攸、荀谌、荀爽等人,皆为汉晋时期的著名谋士、名臣。
荀谌便是荀彧的族兄。
赵云已经对这种大世家子弟并无过分追求,毕竟不好绑架。
但是这不妨碍赵云给荀谌加担子。
至于其他九个县令都是泛泛无名之辈,便再也没有可关注的人了。
赵云现在看常山官员花名册,便是想看看这些县令手底下的人,有没有被埋没的人才。
还别说,赵云在官员花名册上,真找到了几个名人:
未来“无双上将”的潘凤在高邑县当城门校尉;
未来曹操“五子良将”之一的张郃在房子县当狱长;
未来帮曹操火烧袁绍乌巢的许攸在栾城县当县丞;
咦?
未来劝说刘璋送益州给刘备的简雍,竟然是灵寿县的县丞?这刘备竟然没有说过,这不会是怕我挖墙角吧?
谁稀罕啊!
谁不知道简雍是刘备少年相识老友,铁打的狗腿子。
另外还有个蒋义渠、周昂之流的,名字隐隐约约,想来有点才。
沮授、田丰、审配、颜良、文丑之流,却是一个也没有看到,非常让人惋惜。这些都是冀州名人,河北中流砥柱,待常山太守坐稳了,一定想办法挖过来。
赵云现在主要目光,聚集在张郃身上。
张郃,字儁乂,冀州河间郡鄚县(今河北省任丘市)人。
黄巾起义初期,年少的张郃跟随镇压黄巾反贼有功,被举荐为房子县狱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