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3章 贾村长,贾队长

第二日清晨吃过早饭,贾有才就开始召集全村开大会。

地点贾家祠堂,因为是全村分地的大事,所以除了小孩子所有人都进了里面。

就连蔡全无,何大清,张彪,甄有才几个外乡人也进到里面瞧热闹。

院子里站不下,就站围墙上,挤的满满当当。

在院子中间,祠堂门口摆放一张大方桌。

主位贾有才当仁不让,左边坐着老杨和王秀兰,右边坐着几个年岁大的。

陈雪茹几个女人都站在一边,徐慧真也来了,和她们站在一起。

现场人多,吵吵嚷嚷,贾有才掏出勃朗宁全当惊堂木使了,往桌子上一拍,啪的一声,场面开始慢慢安静下来。

老杨和王秀兰看到眼皮子直跳。

要不是了解了一下贾家村,都是真的穷苦百姓,就这场面怎么感觉都像进了土匪窝。

主位就是一个座山雕,除了他们俩,其他的都是小喽啰,边上还有压寨夫人,丫鬟仆从。

总感觉怕是上了这小子的恶当,拉他们两个出来背书。

贾有才看见场面安静了下来,咳嗽一声,准备开始讲话,这怎么有点像四合院开大会的既视感,就少了个刘海中来个开场白。

“今天一大早召集大家伙过来,是有件大事要讲。

看见我左边这两位了吗?

他们就是红军派来的先锋,是来领着大伙打土豪,分田地的大救星。

来,让我们呱唧呱唧,用热烈地掌声,欢迎两位红军同志来到我们贾家村。”

老杨和王秀兰一愣,昨天不是说你领头吗?这特么的过了一夜就忘了。

转身就把我们俩架起来了。

村民们也有些愣神,怎么就打土豪分田地了,他们村也没有地主老财啊。

贾有才见场面安静下来,喊了一声:“都特么傻了不成,给你们分田呢,还不鼓掌,想不想吃饱饭了,想不想过好日子了。

咱们村里的田都是城里侯家的,侯家已经完了,红军也要打过来了。

有人民的救星给咱们撑腰,你们愣啥。

咱们手里还有枪有粮,谁要是敢拦着大家伙分田分地,不让咱们过上好日子,就谁。”

老杨和王秀兰都麻了,这特么还不是流氓土匪座山雕的做派。

唯一有点安慰的是,村民听了贾有才的解释,慌忙鼓起了掌。

叫好声一片,个个满脸都是激动之色。

嘴里都是感谢他俩的到来,至于有几分真诚,那就不知道了。

老杨很是怀疑这些村里人,知不知道他们党的政策,还是都听贾有才的话,让怎么干就怎么干。

贾有才这才满意地点点头,转头跟老杨说:“杨同志,接下来就由你来主持大会吧,把你们具体是怎么分田地的事,给说清楚了,然后就可以带着全村去丈量土地,登记人口。

具体落实到每家每户,按人口分配,好地的都要占一点,孬地全靠抓阄,谁要是不服,让他来找我,我给你撑腰。

分完地咱们就组织民兵训练,防止咱们的胜利果实被那些个封建坏分子破坏。

那个王同志是个女人,可以组织村里的妇女,成立个妇女联合会,给这些个乡下蠢妇上上课,改造改造封建思想。

尤其是贾张氏,吃懒馋滑,撒泼打滚,这个是典型,要单独拉出来好好改造。”

老杨和王秀兰都听傻了,我们俩啥也没说,就坐了一下,就给安排的明明白白。

合着我们都是你手底下的兵,听你招呼呗,这特么是不是反过来了。

贾有才讲完就起身,把还是一脸懵的老杨拉起来,直接按在了主位上。

老杨脑子有点乱,几次开口,那,那个半天也没一句完整的话。

贾有才看这样不行,手一扬喊道:“杨同志同意了,咱们这就开始,量地,分田,建民兵,保田地。

这个村长还有民兵队长就由我贾有才来担任,先做段时间代理,等以后部队了进了城,派人来了村里,在做选举。

杨同志给我做个政委。

这位女同志就组织妇女联合会,当我们村的妇联主任。

陈雪茹徐慧真给她当个帮手,专门管理咱们村的妇女同志。

贾贵蔡全无你俩给我当个民兵小队长,都挑十个人,带着枪跟着我,咱们这就出发,开始分地。”

老杨和王秀兰已经彻底歇菜,还想拉着要走的贾有才说说话商量一下,什么情况啊,这是要疯。

组织架构这小王八蛋也会啊。

两人就啥也没干,话都没说一句,眼看着这事好像就要成了。

干政工这么些年,走过的村子无数,也没见过像贾家村这样的啊,世界总是变化太快,跟不上节奏了都。

愣了好半晌,人都走的差不多了,只有王秀兰身边还有陈雪茹,徐慧真,陈月茹和两个小丫头在那正等着王秀兰吩咐呢。

王秀兰心累头又痛,这算怎么一回子事,就成了村妇联主任。

这还没啥,关键是自已得领着这个有严重封建思想的陈雪茹,还是个有钱的大小姐,身边还有个疑似二房的丫头片子,两个据说是贾有才从城里江粉楼里抢来个双生子丫头。

这天是要塌啊,情况,关系太复杂,都给整不会了。

这边贾有才带着人开始在村里转悠看看到底他们村有多少土地。

贾有才让人先量地,蔡全无在边上记录。

心里则是琢磨其他事情,贾有才碰上了老杨和王秀兰,带他们回村就打算好了。

自已混个民兵队长,是为了转变身份,在城里闹的事给遮掩过去。

要当村长也是为了以后村里人和自已着想。

他要改变土地的用途,不能光种粮食,种粮食没前途。

刚开始分土地都是私有化,农村的劳动热情一下被激发,前两年过的比城里人还自在。

自从后面几年收回土地,开始改成公社集体制,挣公分开始,还实行了统购统销,城里有定量粮食,各种票证。

农村啥也没有,只能种地挣工分,收成好,家里壮劳力多,一年下来还能有点结余。

要是收成不好,劳力又少,年年都得欠公社的饥荒。

这和城里稳定的生活相比,差距一下成了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别的地方贾有才管不了,也没有那个能耐,贾家村还是可以变一变的。

因为他知道有一种介于城市户口和乡下户口之间的另一种身份。

既不是城里户口,还有定量,只是要稍微低一个档次。

也不是纯粹的农村户口,全靠挣工分换口粮。

那就是大城市周边的菜农,专门种菜供应城市,因为没有自已的土地种粮食。

就能拿着带有定量的户口,还有工资,住在乡下专门种菜。

村里人太多,贾有才不可能把人全弄城里去,到时候后面差距太大,肯定有人怪他。

他贾有才可是来当大爷的,又不是保姆,哪能每家都顾得上。

ps:后面还有很多,等下一章吧,先把农村的未来具体发展路线设想,弄出来给大家看看。

咱们两条腿走路,城里,农村联合起来,饿着谁也不能饿着贾六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