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威胁典史

胡振华的演技相当不错,他的眼睛里甚至有泪水在打转。

人是感性动物,总是喜欢同情弱者。胡振华的遭遇,立即引来了大家的怜悯,其中一个三十多岁的妇人递过来一个手绢,笑道,

“小兄弟,我这里有两个热包子,趁热吃吧。”

胡振华正饿着呢,连忙鞠躬道谢,他怕弄脏妇人的手绢,小心翼翼地捏过包子,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因为吃的太快,噎的直翻白眼。

王忠心中一动,这可是在老百姓面前卖好的机会,他连忙喝道,

“水!水!快拿水来!”

韩武很机灵,连忙解下腰间的水袋,递了过去。胡振华猛灌了几口水,才好受多了!

突然,胡振华发现人群中有一个穿着“皂靴”的人,只不过,那家伙穿着普通百姓的衣服,像是一个货郎,如果没有意外,这家伙应该是“拱卫司”的暗探。

“皂靴”,可不是一般人能穿的。

拱卫司大家可能不清楚,但锦衣卫大名鼎鼎。

锦衣卫的前身是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

拱卫司主要负责皇帝的安全和仪仗职责,后来其职能不断扩充,到洪武十五年(1382年),正式改置为锦衣卫。

胡振华眼珠子一转,普通一声跪倒在地,冲着皇城的方向不断叩拜,嘴里慷慨激昂,

“德被苍生的洪武爷,是您的仁慈感化了百姓,是您的威严折服官兵,咱老百姓活的才有尊严!洪武爷,我胡振华给你叩头了!”

王忠嘴角抽搐了几下,暗道那家伙是个马屁精。如果自已能有这不要脸的精神,不至于到现在才是一个小小的城门郎!

胡振华跪拜完,起身向妇人道谢,

“好人会有好报,我祝夫人长命百岁、平安喜乐!生儿子点状元,生女儿封诰命!”

妇人听了,眉开眼笑!

胡振华又转向韩武和王忠,笑道,

“我祝大人们官运亨通,出将入相!”

那俩货听了这话,心里的怒气消了不少!

胡振华见人群众多,立即取出一块布,铺在地上,盘坐在旁边求施舍,

“行行好来行行善,大富大贵福不断。

您家金山又银山,赏口热乎把饥赶。

寒冬腊月肚皮扁,冷风刮得浑身颤。

一分一毫都是缘,积福积德好运连 。”

人是趋势生物,在群体中,只要有一个人带头,后面的往往会盲从跟随。

当第一个人向胡振华投了一文钱后,跟随者逐渐多了起来。

……

王忠总算明白胡振华为何面部红润、身体康健。就他这不要脸的乞讨法子,能饿到才怪。

短短一刻钟(十五分钟),胡振华收到了几百枚铜钱,十多斤的吃食!不说别的,光铜钱就小两千文。

胡振华把玩着手里的洪武通宝,心情很不错。这玩意如果在后世,价值不可估量。

洪武通宝的面值,有‘记重’和‘记值’两种类型。

记重钱在铜钱背穿右铸有表示重量的文字,如“一钱”“二钱”“三钱”“五钱”“一两”等,通过重量体现货币价值。

记值钱在背面穿上位置铸有表示面值的数字,像“一、二、三、五、十”等,主要表明钱币在交易中的价值额度,与重量无直接关联。

老百姓还是更喜欢记重钱,因为里面含有的铜更多。你拿个一钱的铜币,明明只值一文,却当三文用,谁愿意接受!

老百姓又不傻!

胡振华收到的施舍中,就包含大量的记值铜钱。

当然了,记值钱在重量上是有区别的。

一般来说,面值高的钱币,如“当五”“当十”相对来说会更重一些。这是因为在设计货币体系时,要考虑到货币的面值和其内在价值相匹配。

当然了,你再重,也不可能有同等的记重钱重!

城门的人群聚集的快,散开的也快,大家都在为生活奔波,偶有闲暇。

城门又恢复了秩序。

胡振华不是不想走,而是不能走。

之前他为了自保,口无遮拦地说‘城门郎要造反了’,这得罪了王忠。

军队里的人历来抱团,得罪一个,就等于得罪一群。

连王忠都说了,他是魏国公徐达的旧部,那王忠的同袍还不得多如牛毛。

胡振华留在这里,就是看能不能修补双方的关系,即使不能,也得拥有让王忠忌惮的力量。

胡振华将馒头、糕点、烧饼等吃食整整齐齐地摆在布上,然后跷着二郎腿,哼起了小曲。

他一个乞丐,凭什么能让典史签发路引?

答案是威胁!

如果在别的朝代,你一个乞丐敢威胁官员,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但这是魔幻的洪武朝。

胡振华在妹妹病死后,将之火化,然后去衙门告状,说自已的妹妹被人拐走了,衙门也很重视,随即展开追查,他们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就是找不到。

就这么拖了两个月后,胡振华失去了耐心,希望典史能够签发路引,自已去应天府寻找。

典史自然不肯。自已破不了人口失踪案,如果闹到都城,别说他一个小小的典史,就是县尊,都有可能被夺职罢官。

胡振华磨了十多天,见这个方法没用,他就头顶《大诰》,准备进京告御状。

典史知情后,被吓的半死,本打算悄无声息地处理掉胡振华,谁知竟‘偶然’得知,胡振华安排了许多小乞丐,如果老胡出了问题,请那些乞丐会在信阳州散布当官的密杀进京告状百姓的‘真相’。

虽然明朝户籍管理严格,连乞丐也要上户口,并执行严格的保甲制度,相互监督,将老百姓困在本乡本土。

但是,官府的力量永远不可能管理到社会的角角落落,所以,每个县都有地下势力来弥补官府力量的不足。

如果是一般的群体,典史随便就可以拿捏。但乞丐这个群体不同,他们人员众多,居无定所,根本无法杜绝他们散播‘真相’!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正因为他们一无所有,逼急了,什么都干的出来。尤其是,胡振华还教会了他们怎么告御状。

典史找到胡振华,笑的很灿烂,想给他一笔银子,打消胡振华上京的念头。

双方已经撕破了脸,胡振华留下来绝对要被报复,所以他坚决不从,为了拿到路引,他再三保证,只会在应天府的民间秘密寻找,绝不会去告御状。

典史好话说尽,然没有卵用,最终只能开具了一张路引给他。

你以为这样就完了?

没有!

典史为了杜绝后患,准备在路上让胡振华悄无声息地消失。

可老胡是什么人?二十一世纪的刷短视频狂魔,什么场面没见过。他自导自演了一出城隍庙失火案,并在乱坟岗背了一具尸体扔进去,烧的血肉模糊。

典史被吓的半死,马上安排黑白两道盯着全县的乞丐,生怕他们‘造谣’,说当官的密杀进京告状的百姓!

就这样提心吊胆地过了一个多月后,典史才发现自已被胡振华耍了,根本没有乞丐接受胡振华的委托,那家伙完全是在虚张声势。

胡振华见黑白两道放松了警惕,才动身前往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