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血色警报
暴雨夜,林默慌忙冲向警察局报警称自己的女儿小棠失踪了。警方赶到现场发现实验室门锁完好,监控显示小棠三天前最后一次出现在培养舱附近,之后消失。
林默脖颈后有一道月牙形疤痕这是培养舱接口的痕迹);培养舱内营养液有细微红色杂质。
监控录像中,小棠消失前对着镜头比“嘘”的手势(像是在模仿谁的动作)。
第二章:回忆漏洞
林默讲述小棠的成长片段——孩子天生怕冷,喜欢把冰块贴在脸上;总是画“没有窗户的房子”培养舱是无窗的全封闭空间)。
陈教授提供的小棠档案显示“从未怕冷”(记忆被篡改的痕迹);林默手机里有一段视频,小棠说:“妈妈,为什么我们总在同一个梦里呢?”(暗示两人共享记忆)。
老周私下告诉林默:“十年前有个女孩在这里失踪,和你女儿长得一模一样。”
第三章:培养舱的秘密
林默强行打开培养舱,发现里面漂浮着一个7岁男孩(7号实验体),男孩抓住她的手喊“妈妈”。
:男孩说:“你不记得我了吗?你教我用冰块画画…”(与小棠的喜好完全一致)。
林默发现培养舱的神经刺激装置被调至“高频模式”(会加速意识融合),陈教授的电脑里有大量“意识上传成功率”数据(目标不是孩子,而是林默的大脑)。
林默颈后的疤痕开始渗血(培养舱接口被激活)。
第西章:记忆迷宫
林默开始看到童年碎片——饥饿、冰冷的房间、一个女人把冰块塞进她嘴里(与小棠的“怕冷”行为重合)。
陈教授的日记提到“原始样本的情绪波动会影响实验体稳定”,而林默近期的焦虑症发作频率与培养舱内营养液污染时间完全吻合(她的情绪在反向影响“女儿”)。
男孩突然抽搐,营养液中浮现林默童年的全部记忆画面(她曾是第一个实验体,被植入了“母亲”身份)。
第五章:自我对抗
陈教授抓住林默,揭露她其实是十年前“幼境实验”的成功体——当年实验失败,第一个女孩(林默)在培养舱中死亡,但她的记忆被提取出来,植入到一个新身体(现在的林默)中,成为“监护人”。而“小棠”是她分裂出的童年自我(怕冷、画无窗房子,都是培养舱环境的投射)。
林默必须选择销毁培养舱(杀死“女儿”/自己的过去),或者重启系统(让自己彻底沦为实验体)。男孩(7号实验体)突然说:“你不用选,小棠姐姐在观察窗外面等你。”(误导林默看向磨砂玻璃,实则是陈教授准备启动强制回收程序)。
林默扑向观察窗,玻璃突然碎裂——外面是另一个培养舱,里面漂浮着一个成年女性(和她长得一模一样),嘴角挂着和男孩一样的微笑:“妈妈,这次换我来找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