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但是培训的矛盾还是爆发了

看着陌生的电话,我本想给挂掉,但又怕是哪个熟人,于是也就接了电话。

“许苗,你搞什么鬼,半天也不接我的电话。”胡蝶那幽怨的声音立即就传了过来。

“胡小姐,抱歉,你怎么换了电话了呢?我还以为谁电话打错了呢。对了,这么长时间,你怎么不打电话呢,搞的我都想你们了。”

我也是张嘴就来。

“呦,是吗?想我们了吗?那怎么没见你打电话过来啊?”胡蝶立即怼了过来。

“主要是王益的那个投资,搞的我手忙脚乱的,天天累的浑身酸软,你也不过来帮我一把?我都累瘦了。”

“呦,你是想让我去你们固县帮你吗?还是让我们几个都去啊?”胡蝶又追问了一句。

“自然是你一个人喽。过来吧,过来帮我一把。”我本以为胡蝶应该在京都,就算我叫她来,她也不会来我们这个不毛之地。

“那好吧,我己到固县了,在李丹这。”我靠,她怎么来了?

“是吗,那真是太好了,我马上过去。对了,你问问丹姐,你们现在在哪个地方,我好过去找你们。”

我是怕胡蝶撒谎,她根本没有来固县,我就这样赶过去,扑了个空。

“你就来我办公室吧。”李丹明白我的意思,也就插嘴说了一句。

我只好带着叶奎赶过去,一路想着胡蝶怎么来到固县。难道是什么案件涉及到固县的人了吗?还是找我协助办事?

叶奎车开的很快,那时的道路上车也不多,也就一个多小时,我们来到了李丹的办公室。

叶奎和她们不熟,也就想打的去了工厂,我让他把车开走。我知道他很想开着车去接余小燕下班,就让他开几天吧。

李丹的办公室离很远就能听到吵闹声。我靠,这次来的可不止胡蝶一人啊,曹萍、金玲和何晴她们都来了。

她们这次来,一是想看看李丹,二也是来考察固县的投资环境。

几人一见我来,就张开双臂,和我一一拥抱。

双方见面,自然是一番的热情调侃。

见时间也不多快到中午了,我就安排众人到王燕的饭店。

我的本意是让几人尝尝固县的地方特色风味,那王燕的饭店就是首选。不想却引来了一场大战。

王燕听说这些人都是京都过来的二代,立即热情招待,同时叫来申兰兰、冯小玉她们过来,结果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打响了。

首先是在座位上,互相谦让。

申兰兰她们认为胡蝶她们是远道而来,应该坐上座。

胡蝶她们不同意,提议按年龄大小来定。只是她们年龄都差不多,也不能确定谁大谁小。

我本想表达一下我的观点,结果被她们集体无视。

最后还是李丹发话,让胡蝶她们几人坐了上座,而她自己则坐在了下面。

申兰兰她们也就只好如此了,分左右坐在两边。

而我却坐在了最下面,负责接菜、布菜。

好在店长亲自服务,不需要我动手了。

接着双方开始了拼酒。先是红酒,后是白酒,最后连啤酒都上来了。

一顿饭还没吃完,竟然有几人己经喝醉了。

王燕还真是酒量大,一个人居然喝了差不多八两,居然像没事人一样。

这以后干销售,还真是有优势。

李丹见双方都喝的差不多了,也就没有让她们继续喝了。

王燕赶紧安排喝醉的几人到房间休息。

最后还比较清醒的也就王燕、张明明、李丹和金玲了。

听金玲介绍,曹萍和何晴是来固县考察投资环境的。

她们一听说王芳的弟弟己来投资了,也就想来投资,挣不挣钱无所谓,主要是给山区投资,有意义。

不过这个投资她们也不会亲自来做,也都想着让我去做,她们只是投钱,投设备。至于如何运营,那是我的事。

她们二人投资虽然没有王益的多,但她们每人投资也有十个亿。

曹萍家族中是经营车的,各类车型的车都有交易,尤其是农用车,各种款式都有。

而何晴家是服装界大佬,外国的各类品牌衣服,都是经过何晴家而进入我国市场的。

她们二人也想跟王益那样,做一个甩手掌柜的。

第二天,曹萍她们把我叫了过去,每人给我转了十个亿,把她们各自带来的手下也介绍给我了。

曹萍带过来的人叫朱阳,他带了两个助手;何晴带过来的人叫陈婷,是个女孩,她也带了两个助手。

曹萍和何晴是想采用王益的模式,让我全面负责,但又有一点不同,利润是按三七分成,我七,她们三。

尽管我多次推辞,她们也坚决要给。其实就算我不要一分钱分成,只要她们能来投资,我也是非常感谢。

有了西月天公司运营的经验,这两笔投资就很快开始运转起来。

申副县长自然是开心不己,这两笔投资也算是他拉来的。年终考核自然是优秀喽。

郭县长虽然不高兴,但他也知道那个牛东市长己被免职就是我的原因。他也只能按政策办事。

一个市长都能因我被免职,他一个县长自然也随时就可能被免职。

他也是挺纳闷的,不知道我为什么能把市长给免职了,为什么能拉来这么多的投资款。

流程依旧是那个流程,先是征地,政府划出的地在城南郊区,几乎和西月天公司连在一块。

政府的政策自然是一样的,免除五年税费,再帮修一条水泥路通往厂区。

两个项目的投资,也是从京都拉来了生产设备,引进了一整套流水线。朱阳和陈婷的业务能力也都的首屈一指的。

但有一件事我犯了难,公司的领导人员从哪里招?我只能让张明明、申兰兰冯小玉她们抓紧培训她们手下的员工。

毕竟建厂房最起码还需要三个月,我要求她们在这三个月内,把各自的团队成员培训的个个精通本部门各项流程操作。

这下可苦了这三人,每天上午得处理日常工作,下午跟着朱阳和陈婷进行业务培训,晚上还得培训自己部门的员工。

好在这三个公司的业务差不多,大部分内容都的一样的操作,但也有各自的差别。

尽管三人都比较努力,但是培训的矛盾还是爆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