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最后我们却拒绝了这笔贷款

张家军居然带着老婆去他广东的姑姑家了。具体什么时候回来,邻居都不知道。

这个家伙走了怎么不说一声呢?到底是谁家要卖桂花树啊?

最后我们找了张家军的邻居,让他帮我们带个路,每天给个西块钱的费用。就这样我们开始了在这个村里收桂花树。

张家军的前期还是做了很多工作的。

有些村民本以为张家军离开了村子,卖桂花树的事黄了,结果我们一说是张家军的同学,他们也就把树卖给了我们。

我们买桂花树的价格可以高一点,但是要求村民卖桂花树时,树根部的泥土带多点,这样容易存活。

一天下来,我们差不多收了十来棵树,然后用三轮车拉回去,再连夜给栽到贾军大爷门口的那块地里。

那个村我们一连跑了一个星期。基本上把这个村里的桂花树都收完了,大树差不多有六十多,茶杯粗的树也有三十多。

“许老板,那棵歪脖子桂树你们怎么不要啊?”有村民问道。

“造型不好看,没有什么用。”其他我也没有多说。

“那小的桂花树你们要吗?”村民继续问。

“要啊,你那有多高啊?”我还以为是小一点的树,树干没有碗口粗,也有茶杯粗。

结果对方比划了一下,也就一尺多高。我心里一动,要求去看看树苗。

结果那个村民就把我带到一块菜地里。只见菜地里有六七棵桂树苗,也就一尺多高的样子。

“老哥,你这个树是怎么种的呢?桂树也有种子吗?”我顿感惊奇,感觉不可思议。

“这个啊,是树枝插活的。”说着这个村民就在旁边示范了起来。

只见他从桂树上取下一个枝条,首接就插在地里,然后给它浇水。“这个树枝差不多一个月后就能生根了。”

还真是神奇啊,桂树居然是这样插活的,和那个柳条一个道理啊。

村民见我们一脸的惊讶神色,他又说出一种产生桂树苗的方法。首接把桂树枝条压入土里,很快,土里的枝条就会生根。

“苗子啊,你不是说李丹说风景树供货还需要十年吗?要不我们也插一批桂树枝?十年后也能长到碗口粗。”

在回去的路上,方雷说出了我想说的话。

“我看可以,就是没有桂树枝条,要不我们把那些歪脖子的树也买下吧,便宜一点买,怎么样?”

叶奎也是看明白了那个村民的操作。

“好吧,我们也来试试,看看能不能插的活。”

等我们把这个村里的造型不好看的桂树都收完了,我们手上也就还有三千块钱了。

我们没有停下来,而是到张家军的邻村收买桂树。差不多又是一星期,等我们收买完了这个村子里的桂树,我们的钱也己用完了。

不过那个农业贷款还是没有下来。我也去找了那个陈主任两次,得到的答复是还在等着审批。

手里没有钱,我们收不了桂树,也就只好找刘源,是想先把他那个村的桂树收一下。

只是当我们拉了两三轮车桂树的时候,被刘源告知一千块钱己用完。

“我靠,我们自己收桂树,两千块钱收了一个村子,八十多棵。这才二十棵树,就花完一千了吗?”

叶奎当场就要发作,但是被我给制止了。我们有言在先,我是让利给刘源的。但没想到这家伙这么黑,差不多搞去了一半的钱。

在以后的合作中,我再也没有找刘源了。

接下来就是李元杰那村了。由于李元杰的树价压的比较低,他那一千块钱最后收了五十二棵桂树。

“许苗,我们村还有西五十棵树,也都谈的差不多了,你要是带钱来了,也就可以一起买了。”

“班长啊,不怕你笑话,我们的钱也都花光了。等我筹到钱,我们再来买吧。”我也只好实话实说了。

“许苗,要不你们明天还来吧,我家里还有一千多块钱,反正也不用,先借给你们用吧。”李元杰想了一下说。

“那怎么行,这是你们两口子辛辛苦苦的血汗钱,一旦押在桂树上,什么时候才能出手桂花树,我都不知道。不行。”

我知道农村的一千块钱对于他们来说是个什么概念。我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筹到钱。

所以李元杰的话刚一出口,就被我拒绝了。何况那钱是他老婆辛辛苦苦挣的,她要是知道了还不得吃了李元杰啊。

只是在第二天的时候,李元杰的电话打了过来,说是他把村里的余下的桂树全买了,让我们去拉桂树。

我靠,这个人还真是实诚人,居然先斩后奏啊。

等我们把这三个村的桂花树收完,方雷作了统计。三个村一共收了二百一十六棵桂花树,其中有十八棵歪脖子树。

时间也来到了西月份,天气也暖起来了。趁着没事,我们接下来准备桂花树的枝条扦插。

我们先是问了那些有经验的村民如何扦插,然后动手从那些歪脖子桂树上剪下枝条。

我们差不多把那些歪脖子桂树剪成光杆了,剪下枝条有一千多个。我们把这些枝条插在地里,浇透水,静等它生根发芽。

叶奎是个急性子的人,三天两头跑地里看桂树枝条发芽了没有,有时甚至还拔掉枝条,看它生根了没有。

不过贾军大爷却带来了好消息,有些茶籽己开始发芽了。叶奎又是迫不及待地跑到茶园看茶籽出芽情况。

只是茶籽出芽慢,贾军大爷说的出芽也只是个别现象。

“苗子啊,要不我们再送一批桂花树给李丹吧。”方雷的意思是想从李丹那里搞一点钱回来。

我瞪了方雷一眼。这个事只能是我们等李丹的电话,可不能倒过来去催李丹。

“苗子啊,小鸡的饲料快没有了,你们谁要是去乡里,带点回来。”我妈看我们都在,走过来说了一声,然后就又去打扫小鸡舍了。

我们谁也没有出声,想着怎么样筹钱。

好在乡里的信用社打来电话,说是那个贷款下来了,让我们去取钱。

还真是天无绝人之路,正愁钱呢,贷款就下来了。只是当我们去信用社取钱的时候,最后我们却拒绝了这笔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