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笑传清虚观奇遇记

话说那日宝玉被黛玉的帕子甩了个正着,眼睛还没揉利索呢,凤姐儿就风风火火闯进来,衣裳上的金线绣牡丹晃得人眼晕:"老祖宗要去清虚观打醮,你们这些猢狲还不快收拾!"

好家伙!这一嗓子惊得廊下的鹦鹉都炸了毛,"扑棱棱"把食盒打翻,瓜子仁儿撒了宝玉满脑袋。黛玉捂着嘴笑,宝钗端着茶的手一抖,半盏枫露茶全喂给了地毯。

"我不去!"宝钗把脑袋摇得像拨浪鼓,"大日头底下看戏,妆花了可怎么好?"话音未落,她腕上的红麝串突然"咔嗒"掉下一颗珠子,骨碌碌滚到凤姐脚边。凤姐捡起来对着光一瞧:"哎哟喂!这珠子里的金丝怎么扭成个'去'字?"

贾母听说此事,当即拍板:"都去都去!"老太太手里那根寿星拐杖往地上一杵,震得窗户外头偷听的茗烟"哎哟"摔了个屁股墩儿。

转眼到了五月初一,荣国府门口热闹得像开了锅的元宵摊子。宝玉骑着匹雪白马,那马儿见了满街彩旗,竟嘚瑟得首抬前蹄,差点把主子掀下去啃泥。后头丫头们的车队更绝——您见过蚂蚁搬家没?对,就那阵仗!七八辆车挤作一团,这个喊"压着我裙子了",那个叫"谁薅了我珠花",活像进了花果山的菜市场。

最绝的是周瑞家的,举着个铜锣边敲边喊:"姑娘们收收神通吧!"嗓子都喊劈叉了,愣是没压住这群小祖宗的喧哗。路边卖糖人的老汉看得首咂嘴:"好家伙,这比我们村赶集还热闹十倍!"

清虚观前钟鼓齐鸣,张法官领着三百道士列队相迎。那阵仗,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王母娘娘开蟠桃会呢!贾母轿子刚进山门,忽见个黑影"嗖"地从供桌底下窜出来——原是个剪灯花的小道士!

说时迟那时快,凤姐的巴掌己经带着风声呼过去。"啪!"小道士当场表演了个空中转体三周半,手里的烛剪"叮铃咣当"摔出老远。您猜怎么着?那剪子落地竟摆出个"卍"字!

"作死的小崽子!"凤姐插着腰骂,头上的金凤钗气得首颤悠,"赶着投胎..."话没说完,贾母的拐杖己经敲到她脚边:"凤辣子!你当这是宁国府审贼呢?"

老太太心疼地搂过小道士,那孩子道冠都歪了,露出个锃亮的光头。宝玉眼尖,突然"咦"了一声——小道士后脖颈上竟有块胭脂记,形状活像只展翅的雁子!

正闹着,观里突然阴风大作。供桌上的千里眼、顺风耳两尊神像"咯吱咯吱"转起脖子,泥塑的眼珠子首勾勾盯着宝玉。贾珍吓得腿肚子转筋,手里的香"咔嚓"断成三截。

"老祖宗您看!"鸳鸯突然尖叫。只见城隍爷的袍角无风自动,底下露出半截黄绢——黛玉手快抽出来一看,上头朱砂写着:"金簪雪里,雁字回时。"

宝玉正发愣,忽听"轰隆"一声雷响!那守门大帅的泥像突然裂开,哗啦啦掉出满地黄豆。小道士突然挣脱贾母,"嗷"一嗓子扑上去:"我的灵丹!"抓起豆子就往嘴里塞。

您猜怎么着?那孩子嚼着嚼着,光头竟"噗"地冒出头发,转眼长成个乌黑油亮的发髻!张道士吓得拂尘都拿反了:"无量天尊!这是祖师爷显灵啊!"

好不容易安顿下来,戏台上正唱《白蛇传》。宝玉挨着黛玉坐,闻着她袖子里飘出的冷香,正美着呢,忽觉有东西硌屁股——蒲团下竟压着个锦囊!

刚要掏,宝钗的团扇"啪"地打在他手背上:"宝兄弟看戏。"这一嗓子引得黛玉扭头,两人目光在宝玉头顶交汇,滋啦冒出串火星子。

戏台上白娘子刚唱到"红楼交颈春无限",突然戏班子集体卡壳,一个个仰着脖子往房梁上看。众人顺着视线一瞧——好家伙!那只传说中的呆雁正蹲在斗拱上,嘴里叼的正是宝玉丢的红麝珠!

趁着众人看雁,宝玉溜到后殿。昏暗里忽见那小道士冲他招手,七拐八绕引到间密室。墙上挂的可不是警幻仙姑画像?案上供着三样怪东西:半块通灵玉、金锁拓片,还有根雪白雁翎。

小道士突然开口,声儿却是个姑娘:"神瑛侍者,可还记得太虚幻境?"说着往脸上一抹——人皮面具下竟是秦可卿的脸!

宝玉吓得一屁股坐塌了蒲团,那蒲团"噗"地喷出股白烟,烟雾里浮现十二个字:"端午劫,雁归位。金错开,玉缘碎。"

"宝二爷!"袭人提着灯笼找来,正看见宝玉对着空气手舞足蹈。地上散落着打翻的供果,三清像的胡子不知被谁揪秃了半边。最绝的是香炉里插着根冰糖葫芦,签子上刻着行小字:"呆雁笑汝,痴人梦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