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穷书生焚香谢天

穷书生焚香谢天:被老婆笑傻后,他说的这番话惊醒所有人!

明朝那会儿,江南小镇的青石板路上,总飘着一股淡淡的烟火气。在这烟火气里,住着个叫胡九韶的书生,他住的屋子,墙皮掉得比他书桌上的书页还快,窗棂上糊的纸也被风吹得“簌簌”响,可每天清晨,打他家飘出的那缕香,却比富贵人家的龙涎香还让人着迷。

这天,天刚蒙蒙亮,胡九韶又像往常一样,捧着个掉了漆的香炉,慢悠悠走到家门口。他轻轻捻起一撮香灰,对着东边刚冒头的太阳,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响头,嘴里还念叨着:“谢老天爷赏我今日清福!”这一幕,正巧被端着咸菜坛子准备早饭的妻子瞧见了。

“当家的!”妻子王翠娥把坛子往桌上重重一放,溅出的咸菜汁在桌上画了朵“小黄花”,“咱们家这粥能照出人影儿,咸菜都腌得发苦,你还谢啥清福?要我说,这日子过得,连村口老李家的狗都比咱们强!”

胡九韶慢悠悠起身,掸了掸补丁摞补丁的长衫,笑眯眯地拉着妻子在门槛上坐下:“娘子,你听我说。”他指了指远处晨雾中若隐若现的炊烟,“你看,这镇上的人都能平平安安生火做饭,没遭兵荒马乱,不用拖家带口逃命,这不是福气是啥?”

王翠娥撇了撇嘴:“就这?”

“当然不止!”胡九韶眼睛亮晶晶的,掰着手指头数,“你看咱们家,虽说吃的是粗茶淡饭,可好歹没饿着冻着。再瞧瞧隔壁张婶家,儿子被抓去充军,到现在音信全无;前街的刘大爷,天天守着药罐子照顾生病的老伴儿……咱们一家西口,身子骨硬朗,能在一块儿吃饭唠嗑,这不是天大的福分?”

这话一出口,王翠娥心里“咯噔”一下。她想起上个月,隔壁镇子遭了土匪,烧杀抢掠,好多人家破人亡;又想起同村的赵家媳妇,天天以泪洗面,就盼着被抓壮丁的丈夫能平安归来。这么一对比,自家虽说穷点,可一家人整整齐齐,确实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可王翠娥嘴硬惯了,又嘟囔道:“话是这么说,可眼看着人家穿绫罗绸缎,顿顿大鱼大肉,咱们……”

“娘子!”胡九韶轻轻握住妻子粗糙的手,“人的眼睛要是总盯着别人碗里的肉,那自个儿碗里的粥,再香也尝不出味儿了。你还记得去年冬天,那个冻晕在咱们家门口的小乞丐吗?”

这话勾起了王翠娥的回忆。那天大雪纷飞,一个七八岁的小乞丐倒在她家屋檐下,小脸冻得发紫。胡九韶二话不说,把人抱进屋里,把自个儿过冬的棉袄裹在孩子身上,还熬了热腾腾的米粥。后来,小乞丐哭着喊他们“爹娘”,舍不得离开。

“当时你还偷偷抹眼泪呢。”胡九韶笑着刮了刮妻子的鼻子,“咱们能帮到别人,这不也是福气?”

王翠娥脸一红,嘟囔着起身去收拾碗筷。可从那以后,她看丈夫焚香的眼神变了,偶尔还会跟着念叨两句“谢老天爷”。

日子一天天过去,胡九韶的“怪癖”在镇上越传越开。有人说他迂腐,放着大好时光不去赚钱,净整些虚头巴脑的事儿;也有人被他的话触动,开始留意起生活里的小确幸。

有个叫周富贵的富商,听说了胡九韶的事儿,心里首犯嘀咕:“这穷书生到底哪来的底气说自己幸福?”这天,他特意备了厚礼,带着一群随从,大张旗鼓地来到胡家。

“胡先生!”周富贵挺着圆滚滚的肚子,皮笑肉不笑地说,“听说您每日谢天,说自己享清福。在下不才,家里良田千亩,金银无数,可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不知先生可否指点一二?”

胡九韶不卑不亢地请他进屋,倒了杯粗茶:“周老爷,您看这杯茶。”他端起茶盏,“茶虽普通,可在口渴时饮下,便是琼浆玉露;若心里总想着更好的龙井、碧螺春,这茶再好,也品不出滋味。您坐拥万贯家财,却日夜为生意操劳,担心赔本,忧虑遭人算计,这日子看似风光,实则如坐针毡。”

周富贵眉头紧皱,若有所思。胡九韶接着说:“我虽清贫,可每日教孩子们读书识字,看着他们眼睛里有光;农忙时帮邻居插秧收割,听着大伙爽朗的笑声。这些点滴,都是千金难换的快乐。”

这番话,说得周富贵脸上红一阵白一阵。他想起自己整日在生意场上勾心斗角,连和妻儿吃顿饭都难得安宁,不由得长叹一声:“胡先生,您这一穷书生,倒是活得比我明白啊!”

打那以后,周富贵变了。他不再一门心思扑在赚钱上,开始捐钱修路建学堂,还常去接济穷苦人家。有人笑他傻,放着好日子不过,瞎折腾。他却摆摆手:“我这是跟胡先生学的,要享真正的清福!”

胡九韶的故事,就像一颗石子投进平静的湖面,在小镇上激起层层涟漪。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着他的样子,清晨焚香感恩;看到别人有难处,也愿意搭把手。原本冷漠的小镇,渐渐变得温暖起来。

一年冬天,江南大旱,粮食绝收。胡九韶家也揭不开锅了,可他依然每天焚香。妻子着急得首掉眼泪:“都这时候了,还谢啥啊?”胡九韶却笑着说:“旱灾是天灾,可咱们一家人还能在一起,这就是福气。而且,我相信乡亲们会互帮互助。”

果然,平日里受过胡九韶帮助的人,你送一把米,我给一捆柴,硬是帮胡家熬过了难关。王翠娥看着满屋子的“救命粮”,感动得首抹眼泪:“当家的,你说得对,咱们这福气,是用真心换来的!”

时光流转,胡九韶一家依旧清贫,可他们的日子却过得比蜜还甜。孩子们在父亲的教导下,不仅饱读诗书,更学会了心怀慈悲、知足常乐。每当有人问起幸福的秘诀,胡家的孩子们就会笑着说:“我爹说了,心里装着别人,眼里看得见小确幸,走到哪儿都是好日子!”

这个故事,就像一粒种子,从明朝的江南小镇,一路生根发芽,传到了今天。它告诉我们:幸福从来不是银行卡上的数字,也不是豪华别墅里的空虚,而是饥寒交迫时的一碗热粥,是困境中陌生人的一个微笑,是夜深人静时,能摸着良心说一句“我很满足”。

当我们学会像胡九韶那样,用慈悲的眼睛看世界,用感恩的心过生活,就会发现:原来,清福不在远方,就在眼前的一粥一饭、一朝一夕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