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晚清顶流的极简生活

晚清顶流的极简生活:当一品大员过上"抠门"人生

在晚清的朝堂上,曾国藩绝对是个响当当的人物。手握重兵、官至两江总督,相当于现在的"八省联军总司令",妥妥的朝廷顶梁柱。按说这样的大人物,吃穿用度不得镶金带银?可谁能想到,这位跺跺脚能让朝堂颤三颤的一品大员,私底下竟是个把"极简生活"玩得明明白白的"抠门鼻祖"。

话说有一年,曾国藩的门生李鸿章来府上拜访。刚进饭厅,李鸿章就愣住了——桌上摆着一碟青菜、一碗糙米饭,还有一小碟酱菜,连个荤腥都不见。堂堂两江总督的餐桌,还不如普通人家的宴席丰盛!李鸿章试探着问:"老师,要不要加个菜?"曾国藩夹起一筷子青菜,笑着说:"够啦!一顿饭能吃饱就行,何必山珍海味?"

这可不是作秀。曾国藩给自己定下"每餐一品"的规矩,顿顿只吃一个菜。同僚们请客吃饭,山珍海味摆满一桌,他却只夹眼前那盘青菜。有人笑他寒酸,他反倒理首气壮:"吃太多反倒伤脾胃,简单点挺好!"久而久之,大家都戏称他为"一品宰相",表面是调侃,背地里却不得不佩服这份自律。

再看看曾国藩的穿衣打扮,更是把"极简风"贯彻到底。别的官员出门绸缎加身,绣着金线的官服恨不得闪瞎人眼,他倒好,常年穿着妻子织的粗布衣裳。最"奢侈"的物件,不过是一件青缎马褂。这件马褂可大有来头——整整穿了三十年!平日里叠得整整齐齐收在樟木箱里,只有重大场合才舍得拿出来。有次出席重要会议,下属见马褂袖口磨得起了毛边,好心提醒:"大帅,该做新衣裳了。"曾国藩却摆摆手:"补补还能穿,莫要浪费。"

更绝的是,曾国藩连家人都不放过。在曾家,上到夫人小姐,下到丫鬟婆子,统统要学纺线织布。每天天不亮,后院就传来"吱呀吱呀"的纺车声。曾国藩的女儿出嫁,嫁妆里最值钱的不是金银首饰,竟是母亲亲手织的几匹粗布。有位同僚实在看不下去,送来一箱绫罗绸缎,结果被原封不动退了回去,附了封信:"衣能蔽体即可,何须华丽?"

最让人瞠目结舌的,是曾国藩"逼退丫鬟"的故事。有一回,夫人看家里活儿太多,悄悄买了个小丫鬟回来帮忙。曾国藩得知后,脸一下子就黑了。当天晚上,他把全家召集到堂屋,板着脸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连端茶倒水都要人伺候,成何体统!"任凭夫人怎么求情,硬是把小丫鬟送了回去。这下可好,曾家上下彻底断了"偷懒"的念想,扫地、做饭、缝补衣裳,连少爷小姐都得自己动手。

有人可能要问了,曾国藩这么有钱,何必这么"抠"?其实,他的书房里挂着一幅字,写着"不为物役"西个大字,这就是他的人生信条。在给弟弟的信里,他写道:"世间好物千千万,若被欲望牵着走,终是苦海无边。"在他看来,衣服能遮体、饭菜能果腹就够了,多余的享受只会让人迷失本心。

放到现在,曾国藩绝对是"断舍离"的忠实粉丝。当我们被双十一购物车塞满焦虑,被朋友圈的精致生活裹挟着买买买时,这位一百多年前的老祖宗,早就用行动告诉我们:幸福从来不在名牌包包里,不在豪华宴席上,而在一粥一饭的满足里,在粗布麻衣的自在中。

你说他过得苦吗?还真不是。曾国藩每天早起读书、练字,晚上和家人围炉夜话,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他用一生证明:真正的富足,不是物质的堆砌,而是内心的丰盈。下次当你对着满衣柜衣服发愁,对着外卖菜单纠结时,不妨想想这位晚清"极简大师"——或许,幸福真的可以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