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苏荷遇摆摊修农具老伯,拓宽新生意

今儿不方便去回收头发,所以进账就是70左右。

后头除了家具的尾款需要结,应该没啥需要太多花钱的地方了,苏荷准备攒点钱,搞个新生意干干。

她现在只有两百来块钱,还是太少了,全投进去抵抗生活风险的能力太低,还是得多赚点。

苏荷把钱数了一遍,上锁睡觉。

第二天照常出摊,她把最后一批头发给卖了,到底是有惊无险没出什么岔子,假发厂的又压价,只给18块钱,苏荷也没掰扯,利索的全部出手了。

面皮和糖水照旧是被扫空,苏荷干的时间不长,但己经有了一批稳定的顾客。

她去酒厂的时候遇到了窦师傅,窦师傅加紧给她赶制,说再过几天就把木桶给她弄出来了。

苏荷看了下窦师傅眼下的青黑,连忙说不急不急。

苏荷卖完东西走人,等到接近桥洞底下的时候,苏荷瞅见一个眉目耷拉着的爷爷。那爷爷应该是修农具的,摆了个摊上边有写。

有个客人问了问价:“你这修个犁多少钱,我家的犁缺了一块。”

那老爷爷似乎说了个价,然后给客人看了看旁边放着的胶,苏荷认得那是供销社卖的高价工业胶。

果然,那客人摇了摇头,似乎是觉得价格太高。

一连来了好多人都是摇摇头走了。

苏荷走近的时候,那老爷爷正在郁闷嘟囔:“都嫌贵,但我买胶也贵得很啊,再便宜都不挣钱了,我还干个什么。”

这年头,胶水到哪都是这个价,价格是降不下来的。

那老爷爷嘀咕半天才终于看到苏荷,打量了苏荷几眼,那老爷爷才道:“小姑娘,我这是修农具的,可没有头花卖给你。”

苏荷笑:“我不买头花。”

那就是修农具?一听来了生意,那老头高兴起来,迫不及待的问苏荷想修什么。

苏荷摇头:“我也不修东西。”

老头的脸色耷拉下来,明显把苏荷当成了来捣乱的:“去去去,找你家大人玩去,不修东西你在这捣什么乱。”

苏荷显然被当成胡闹的小屁孩了。

苏荷蹲下身,看了眼老头手里供销社弄来的高价工业胶水:“这胶怎么卖?”

老头瞪大了眼瞧她:“你想买胶水?那去供销社,我这可不卖。”

老头露出肉疼的表情:“这胶水可贵嘞。”

苏荷还没问,老头似乎是吐槽欲很旺盛,拉着苏荷就将他这段时间的碰壁的经历说了出来。

原来是接近农忙时节,老头发现自家的农具裂了,慌忙想办法补,但会这门手艺的人不多,老头一时半会也找不着,干脆就咬咬牙到供销社买了胶水自己在家里琢磨怎么修补。

农具修的是不错,老头心里一动这就想到了门生意,肯定还有需要修补农具的庄稼汉,他去摆摊给人家修农具岂不是挺不错的?

想法好是好,不过老头天不亮骑着三轮车到了县城,才发现他这摊子没啥人过来啊,不是说县城里人多吗?有的过来问问一听他的价格,那是摇摇头转身就走。

看着是又嫌贵,老头其实自个也嫌贵,不过他修补技术又不好,修一次得用半管胶,这胶又那么贵,成本下不去啊,就这价格,老头都是不咋赚的了。

摆摊了好几天是一个生意都没接到,老头愁的呀,他自以为想到个好生意,三轮车还是为了做生意说服老妻子买的,这是他们两口子好不容易咬牙拿出来的钱。

本来这点钱是得留着给他们外孙女买药的,他们老两口命苦,就生了一个闺女,还难产不在了,女婿嫌弃生出来的是个女娃还先天不足有病,把娃娃往他们家门口一扔就另娶新欢了。

老两口是苦泪只能往心里流啊,咋办,那也拖着老胳膊老腿使劲干活给外孙女买药,但是他们年纪大干活也不是太能干得动,老头才想办法搞个这修农具的生意干干的,没想到也做不成。

唉!命苦的很。

苏荷蹲着听老头把自家的事三言两语说完,有了想法,她虽然心向来冷硬,但这种又可以帮人,自己又有利可图的事还是会做的。

苏荷:“您是挺难的,不过做生意要贴近客户,能把产品送到客户脸边那是最好不过的,你在县城摆摊修农具,有没有想过县城人几乎没有这个需求。”

老头愣了,是啊,县城里的人又不种地,人家修什么农具啊,他光想着县城里边人多,但人再多也不找他修农具啊。

老头又迟疑道:“那乡下人不是也会到城里来吗?也是能看见我摆摊的,最关键的是,不是人家没看见,是人家嫌我贵,我就算是把摊摆到人家门口人家该不找我还是不找我啊。”

苏荷挑眉:“所以你不能把修理费设那么贵啊,人家还不如自己去买胶水修了。”

老头抓耳挠腮,就差跳起来问了:“我没法子不卖那么贵,我不卖那么贵我亏本。”

老头子有点不想跟苏荷说了:“你个小女娃家家的懂什么。”

他急得不行,再没人上门找他修农具,他乖孙女下个月的药就没着落了,他是真后悔啊,早知道就不折腾干什么修农具的生意了。

害人啊,都是他害了孙女,到了下个月他能上哪找钱去啊。

要不,卖了三轮车?老老实实回家种地?养点鸡鸭?老头子的心里那是纠结的很,要是现在天降一个救命恩人能救救他们家就好了。

但老头子的眼前只有一个光会张嘴说的妮子,虽说这妮子长得挺俊俏,但俊俏没用啊,俊俏也解不了他的燃眉之急啊。

他叹了口气,正准备拾掇拾掇打道回府,就听原先他认为看不上的俊俏姑娘蹲下身,神色平静给他丢下一句惊天大雷。